词语释义
文稿
(1) 指一篇文章的初稿或尚未最后确定的稿件
词语解释
文章;稿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寿序諛词,自前 明 归震川 始入文稿。”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凡是我寄文稿的,只寄开初的一两期还不妨,假使接连不断,它就总归活不久。” 巴金 《灭亡》第十二章:“另外《工人旬刊》底编辑也是他,他还要为这个刊物写作大部分的文稿。”
指公文或公文的草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宅门告示》:“如吏书传送僉套或紧急文稿,许击鼓梆从转斗内投进。”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稿件。
引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寿序諛词,自前明归震川始入文稿。”
鲁迅《<花边文学>序言》:“凡是我寄文稿的,只寄开初的一两期还不妨,假使接连不断,它就总归活不久。”
巴金《灭亡》第十二章:“另外《工人旬刊》底编辑也是他,他还要为这个刊物写作大部分的文稿。”
⒉ 指公文或公文的草稿。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宅门告示》:“如吏书传送僉套或紧急文稿,许击鼓梆从转斗内投进。”
文稿的国语词典
文章或公文的草稿。
文稿的网络释义
文稿
文稿的翻译
文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 美德;文德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 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 文献,经典;韵文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3) 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 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 法令条文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 文教;礼节仪式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 指表现形式;外表 。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 指鼓乐,泛指曲调 。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 姓
动词
(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 修饰;文饰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 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 装饰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 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 撰写文章 。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形容词
(1) 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 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 柔和,不猛烈 。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 美,善 。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 通“紊”。紊乱的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量词
(1) 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 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n2 [东莞腔] wun2 [梅县腔] wun2 [海陆丰腔] wun2 [客语拼音字汇] vun2 [陆丰腔] wun3 [台湾四县腔] wun2 [沙头角腔] wun2 [宝安腔] w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文 | 無分 | 明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mĭuən | myon/miu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高声。本义:禾秆)
(2) 禾秆,谷类植物的茎杆。也作“稾”
稾,秆也。——《说文》
民惊走持稾。——《汉书·五行志》
又出稾税。——《书·禹贡传》
茭稾。——《汉书·赵安国传》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稾为禽兽食。——《史记·萧相国世家》
(皋涂之山)有草焉,其状如稾茇,其叶如葵而赤黄,名曰无条,可以毒鼠。——《山海经·西山经》
(3) 又如:稿本(香草名。一年生,根可入药);稿茇(香草名。即稾本);稿稾(指点燃后供照明用的草、麻);稿荐(用稻草编成的垫褥);稿苗(枯槁的禾苗);稿人(稻草人)
(4) 诗文、图画等草底。亦指写成的文章、著作
怀王使 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原不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文稿(文章、公文的草稿);稿副(底稿);稿案(公文案牍;亦作“文案师爷”。为主官管理文秘事务的慕僚);稿书(草稿、初稿)
(6) 箭杆
特箭稾而茎立兮,独聆风于极危。——汉· 马融《长笛赋》
(7) 又如:稿草(草稿。初写出的文稿);稿定(撰定文稿)
形容词
(8) 通“槁”。干枯
弃其本者,荣其稿矣。——《说苑·建本》
(9) 又如:稿芼(枯干的草茎)
(10) 指已刊行,但作者仍以为未周备,有待修订整理的书籍 。如:中国史稿;稿定(指著作已经完成定案,即可付印)
(11) 样子;模样
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和当儿国公爷一个稿子。——《红楼梦》
动词
(1) 叙说;论辈分。用同“搞”
该咱老爷儿们稿一稿咧!我且问你:你们认得不认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
(2) 通“犒”(
)。以酒肉等饮食慰劳稿人奄八人,女稿每奄二人。——《周礼·地官·叙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3 gau3 [客英字典] gau3 go3 [海陆丰腔] go3 gau3 [梅县腔] gau3 [宝安腔] gau3 [东莞腔] gau3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o3
◎ 潮州话:g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暠 | 古老 | 見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kɑu | kaux/k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