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侯

wén fáng sì hòu [ wen fang si hou]
注音 ㄨㄣˊ ㄈㄤˊ ㄙˋ ㄏㄡ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成语用法

文房四侯作主语、宾语;指书写工具。

引证解释

⒈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文房四侯的网络释义

文房四侯

  • 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 汉字详情

    wén [wen]
    部首: 438
    笔画: 4
    五笔: YYG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
    四角: 0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

    饰以篆文。——《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 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 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 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 美德;文德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 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 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 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 文献,经典;韵文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3) 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 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 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 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 法令条文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 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 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 文教;礼节仪式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 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 指表现形式;外表 。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 指鼓乐,泛指曲调 。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 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 姓

    动词

    (1) 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 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 修饰;文饰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 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 装饰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 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 撰写文章 。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形容词

    (1) 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 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 柔和,不猛烈 。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 美,善 。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 通“紊”。紊乱的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量词

    (1) 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 用于计算纺织物

    五扶为一首,五首成一文。——《后汉书》

    英文翻译

    literature, culture, wri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man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n2 [东莞腔] wun2 [梅县腔] wun2 [海陆丰腔] wun2 [客语拼音字汇] vun2 [陆丰腔] wun3 [台湾四县腔] wun2 [沙头角腔] wun2 [宝安腔] w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無分平聲合口三等mĭuənmyon/miun
    fáng [fang]
    部首: 413
    笔画: 8
    五笔: YNY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SYHS
    四角: 3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户,方声。上古边室皆用单扇门(即“户”),庙门大门才用双扇门,故“房”从“户”。本义:正室左右的住室)

    (2) 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

    房,室在傍者也。——《说文》

    房,室旁夹室也。——《六书故》。段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 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

    记宰夫宴出自东房。——《仪礼·乡食礼》

    在东房。——《书·顾命》

    郤子登,妇人笑于房。——《左传·宣公十七年》

    (3) 又如:厢房(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房植(房室四角的柱);房奥(房室之深处)

    (4) 泛指房屋

    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庄子·知北游》

    (5) 又如:库房(储存财物的房屋);住房;私房;房宇(屋宇,房子)

    (6) 房间

    店主王公迎接了,慌忙指派房头,堆放行旅。——《古今说》

    (7) 又如:房卧(卧房;嫁妆);房头(房间);房户(房间门窗)

    (8) 官署及办公处所 。如:房科(旧时官衙里的下级办事人员);房省(宫室,官署)。又指明清乡、会试分房阅卷处所。亦指分房阅卷的同考官。如:房书(八股文的选集,所选的是进士的文章);房考(亦称“房官”。明清时乡、会试时分房阅卷的考官);房差(房考官的差使)

    (9) 祠堂;庙宇 。如:房祀(祠堂,庙宇);房庙(祠堂、庙宇)

    (10) 结构和作用像房子的东西

    蜂房不容鹄卵。——《淮南子·泛论》

    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

    (11) 又如:心房;蛎房

    (12) 房族及其宗支的单位

    我有个房分兄弟,行三,人都叫他潘三爷。——《儒林外史》

    (13) 房族,近支宗亲。如:房亲(指家族近支宗亲);房分(家族的分支);房长(家族内各房的掌管人);房分兄弟(同宗而非嫡亲的堂房弟弟)

    (14) 宗族分支单位。如:房头;左房;次房

    (15) 妻室

    本房的丫環忙捧上茶子。——《红楼梦》

    (16) 又如:正房;偏房;填房;房内(妻子);房老(僧之妻)

    (17)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 。如:茶房;门房;账房;房牙子(以说合房产买卖或租赁为职业的人)

    (18) 铺子或商店 。如:药房

    (19) 箭袋,箭筒 。如:房箙(盛箭之器)

    (20) 俎,祭器

    神来饷,房俎陈。——《清史稿》

    (2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四宿,有星四颗 。如:房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之第四宿);房星(星宿名。即房宿。古时以之象征天马);房心(二十作宿中房宿和心宿的并称);房驷(即房宿);房灵(房星之神,房星)

    (22) 姓

    量词

    (1) 用于植物的果实等物,相当于“串”、“个”

    今有马乳蒲萄,一房长二尺余。——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2) 用于妻妾,相当于“个”

    只我家相公要讨一房侧室。——《古今小说》

    英文翻译

    house, building; room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fong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piong2 [海陆丰腔] fong2 [梅县腔] fong2 [沙头角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宝安腔] fong2 [陆丰腔] fong3 [东莞腔]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ʰĭwaŋbyang/bvang
    [si]
    部首: 335
    笔画: 5
    五笔: LHNG
    五行:
    吉凶:
    仓颉: WC
    四角: 60212

    详细解释

    数量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2)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四孟(四季的首月);四表(四方极偏远的地方);四坐(在座的众人);四合(四方围聚);四八(指四时八节);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四天(四方的天空);四六风(初生婴儿疾病。即脐风);四失(学习上的四种过失);四印(旧指四种修养心身之道);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四件(指供食用的家畜如猪、羊等的头、蹄、肝、肺)。也指序数第四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名词

    (1)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

    (2) 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

    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英文翻译

    four

    方言集汇

    ◎ 粤语:sei3 s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5 [台湾四县腔] si5 [梅县腔] si5 [海陆丰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5 [东莞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xi4 [陆丰腔] si5
    ◎ 潮州话:s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sisiih/sih
    hóu,hòu [hou]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N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ONMK
    四角: 27284

    详细解释

    hóu

    名词

    (1) (象形。从人,从厂( hàn),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箭靶)

    (2) 同本义。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

    矦,春饷所射矦也。——《说文》

    终日射侯。——《诗·齐风·猗嗟》

    射有张布谓之矦。——《小尔雅·广器》

    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

    张矦。——《左传·成公二年》

    (3) 又如:侯弓(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侯,箭靶);侯道(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

    (4) 诸侯

    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

    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周礼·司裘》。注:“诸侯谓三公及子弟封于畿内者。”

    (5) 又如:侯氏(指诸侯个人);侯王(泛指诸侯);侯门(诸侯之门)

    (6) 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赵主之子 孙侯者。——《战国策·赵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侯王(泛指诸侯);侯印(侯爵之印信);侯伯(侯爵与伯爵)

    (8) 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如:侯门(富贵人家);侯家(犹侯门,泛指显贵人家)

    (9) 侯服。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

    五百里侯服。——《书·禹贡》

    (10) 又如:侯甸(侯服与甸服);侯卫(自侯服至卫服之地);侯畿(九畿之一。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

    (11) 姓。如:侯赢(战国魏人。家贫,为守门小吏,信陵君奉为上宾,侯言有恩必当厚报。后秦围赵,侯献计于信陵君,退秦兵)

    动词

    (1) 封侯

    俾侯于鲁。——《诗·鲁颂·閟宫》

    (2) 又如:侯封(封侯);侯者(封侯之人)

    代词

    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为什么 。如:侯不(何不)

    形容词

    (1) 美

    洵直且侯。——《诗·郑风·羔裘》

    (2) 又如:侯鲭(精美的荤菜)

    (3) 另见 hòu

    hòu

    (1) ——“闽侯”( Mǐnhòu):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东邻福州市

    (2) 另见 hóu

    英文翻译

    marquis, lord; target in archery

    方言集汇

    ◎ 粤语:hau4 hau6
    ◎ 客家话:[东莞腔] heu2 [梅县腔] heu2 [台湾四县腔] heu2 [客英字典] heu2 [陆丰腔] he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2 [宝安腔] hiu2 [海陆丰腔] h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鉤平聲開口一等ɣəughu/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