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ㄊㄤˊ ㄙㄜ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搪塞
(1) 塘堤有万孔,只塞其一。引申为敷衍,不负责
例
例
英
词语解释
应付;敷衍。
唐 唐彦谦 《宿田家》诗:“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躓。”《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张弼 禀渔户 赵干 藏了大鱼,把小鱼搪塞。”《再生缘》第四六回:“望吾皇圣明详察,为臣子者岂敢搪塞朝廷。”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八:“他非常的着急,甚至于忘了先搪塞一下,往后再去慢慢的想办法。”
引证解释
⒈ 应付;敷衍。
引唐唐彦谦《宿田家》诗:“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躓。”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张弼禀渔户赵干藏了大鱼,把小鱼搪塞。”
《再生缘》第四六回:“望吾皇圣明详察,为臣子者岂敢搪塞朝廷。”
老舍《四世同堂》二八:“他非常的着急,甚至于忘了先搪塞一下,往后再去慢慢的想办法。”
搪塞的国语词典
敷衍了事。参见「唐塞」条。
搪塞的网络释义
搪塞
搪塞的翻译
英语:
to muddle through, to fob somebody off, to beat around the bush, to dodge
法语:
bâcler, se dérober
反义词
搪塞造句
她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用不着边际的话来胡乱搪塞。
这种缺乏动力的学习,只不过是搪塞老板的"走过场"。
世上所的爱情都经不起时间的腐蚀,最美的回忆也经不起一次次催残,我的感情一切都晚了,我已经无法再以我们曾经的快乐为借口来搪塞。
公安人员讯问他时,他用鸡毛蒜皮的小事加以搪塞,企图蒙混过关。
把事情办糟了,还找出种种“理由”,企图搪塞过关。
不要用借口搪塞失败,不要让骄傲占据心灵。
搪塞最有本领的领航人风浪总是分外的汹涌。
对于教师布置的课下阅读作业,也大多虚与委蛇,敷衍搪塞,不愿意认真地去完成。
今天出去打电动,搪塞给妈妈的理由是去同学家学习,所以我到现在还是很惭愧。
我有点不知所措,就开始说一些含糊其词的话来搪塞.
大多数发言人擅用“套话”来搪塞记者提问.
李文月都闪烁其辞地搪塞过去。
现在哥哥找不到,又不敢对外说,只好敷衍搪塞。
青田表面实在许诺,实际却是敷衍搪塞。
自己只须奉令承教,敷衍搪塞,便不愁得不到格外的宠幸。
苏英额头出汗,忙找了一个借口搪塞过去。
真姬听完内心难以平静,上课都只是敷衍搪塞,一直沉思着要不要帮桃子的忙当电王,做的话自己排得满满的日程表该怎么办?不帮,过意不去啊。
尼克松一副心烦意乱的样子,使人感到他既痛心疾首,又在敷衍搪塞,难怪他不象个驾驭危机的总统。
一整个下午我脑袋都是晕乎乎的,心神不属,连陪太子玩布库都嘻嘻笑,太子难免生疑,非要我说出笑的缘由,我只得编出个理由来搪塞一下。
此举更普遍的意义在于,它说明印度政府终于认真对待吸引外资的问题了。之前几年,对于要不要允许外资在一些行业扩大投资,印度政府一直持敷衍搪塞的态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唐声。本义:张)
(2) 同本义
搪,张也。——《方言十三》。郭注:“谓彀张也。”
(3) 抵挡
斗不数合,小龙委实难塘。——《西游记》。又如:搪不住风雨;搪拒(抵御,抗拒);搪撑(牴触);搪报(紧急军情报告);搪撞(冲撞,冒犯);搪击(抗击);搪突(冒犯;抵触;接触)
(4) 敷衍,应付,马马虎虎干 。如:搪抹(敷衍);搪差使;你先搪一阵,等我回来再说
(5) 骗取,混
搪得几碗酒吃。——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那厮一地里去塘酒吃,只是搬是弄非。——《水浒传》
(6) 荡;划
只见那只船搪将开去。——《水浒传》
(7) 均匀涂抹 。如:搪泥;四壁用细泥搪过
英文翻译
ward off, evade; parry; block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ong2 [宝安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5 tong2 [海陆丰腔] tong5 tong2
◎ 潮州话:tang5(thâng) teng7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ong2 [宝安腔] tong2 [客语拼音字汇] tong2 [台湾四县腔] tong5 tong2 [海陆丰腔] tong5 tong2
◎ 潮州话:tang5(thâng) te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唐 | 徒郎 | 定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dang | dʰɑ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