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责

sè zé [se ze]
繁体 塞責
注音 ㄙㄜˋ ㄗㄜˊ

词语释义

塞责 sèzé

(1)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敷衍塞责
not do one's job conscientiously;do sth. for form's sake

(2) 尽责

报德塞责
fulfill one's responsibility

词语解释

  1. 尽责;补过。

    《韩诗外传》卷十:“及母死三年, 鲁 兴师, 卞庄子 请从。至见於将军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没矣,请塞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弘 ( 公孙弘 )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宰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此人虽万被诛戮,不足塞责。”

  2. 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敷衍了事。常用作谦词。

    《明史·张逵传》:“会疏则删削忌讳以避祸,独疏则毛举纤微以塞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杜慎卿 笑道:‘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掛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我久生大病,体力衰惫,不能为文,以上云云,几同塞责。”

引证解释

⒈ 尽责;补过。

《韩诗外传》卷十:“及母死三年, 鲁兴师, 卞庄子请从。至见於将军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没矣,请塞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公孙弘 )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宰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此人虽万被诛戮,不足塞责。”

⒉ 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敷衍了事。常用作谦词。

《明史·张逵传》:“会疏则删削忌讳以避祸,独疏则毛举纤微以塞责。”
《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杜慎卿笑道:‘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掛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我久生大病,体力衰惫,不能为文,以上云云,几同塞责。”

塞责的国语词典

抵偿过失、抵罪。

塞责的网络释义

塞责

  • 塞责(sè zé),汉语词汇。
  • 释义:1、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2、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敷衍了事。常用作谦词。
  • 塞责造句

    他经常对自己应干的事马马虎虎,聊以塞责而已。
    我们对学习必须认真,绝不能马虎行事,敷衍塞责。
    在处理有关垃圾问题的过程中,各单位之间互相推諉、敷衍塞责的现象十分严重。
    我们必须防止那种官僚主义的敷衍塞责的工作态度。
    他几次办事都潦草塞责,老板不得不把他炒鱿鱼了。
    检查会上,肇事者很勉强地说了几句聊以塞责的话。
    昨天你值日没扫地,你不能只用几句话聊以塞责,想蒙混过去。
    是班上的事,小明从来都是敷衍塞责。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敷衍塞责。
    他做事总是兢兢业业、尽忠职守,绝不敷衍塞责。
    不要因为时间紧而敷衍塞责。
    对工作不能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
    做一行要像一行,千万不可敷衍塞责,随便应付了事。
    我们必须努力认真地工作,不要敷衍塞责。
    不要指望一个敷衍塞责的人来帮你。
    我问他问题,他却对我聊以塞责,最终也没有答案。
    推诿塞责,必将上下交困,久积而不决;衔接得法,才能上下同欲,无往而不胜。
    关淑馨对持异议的股东敷衍塞责,有时会粗鲁地驳回他们的口头陈述,而罗杰志则在一个周六召开特别庭,让股东可以详尽阐述己见。
    只要是我分内的工作,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做,绝不会敷衍塞责。
    但这四个衙门敷衍塞责,互相推托,谁也不肯认账。

    汉字详情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PFJF

    英文翻译

    stop up, block. seal, cork
    zé,zhài [ze,zha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GM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MBO
    四角: 50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朿( )声。( zhài)本义:债款,债务)

    (2) 索取(财物)

    责,求也。——《说文》

    往责于东邑。——《吕氏春秋·慎行论》

    责之里正。——《聊斋志异·促织》

    责一头。

    以塞官责。

    (3) 又如:责偿(索取赔偿);责货(索贿);责诺(求取他人的许诺);责义(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责债(索债);责赂(索求财物)

    (4) 责备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书·泰誓》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史记·项羽本纪》

    无责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叱责(大声呵叱责备);呵责(呵斥);苛责(过严地责备);责嚷(责备;训斥);责劝(责备并规劝);责黜(责备和贬黜);谴责(严加申斥);责让(责备、谴责);贬责(指出过失,加以批评;责备)

    (6) 惩罚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崇患太祖慵惰不作业,数加笞责。——《新五代史·梁家人传》

    (7) 又如:笞责;责惩(责罚惩处);责知(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责杖(以杖刑责罚)

    (8) 诘问

    收奴婢十余人去,责以杀婢事。——《汉书·赵严韩张两王传》

    (9) 又如:责诘(责问);责究(责问追究)

    (10) 责令;要求

    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盐铁论·本议》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赦罪责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史记·李将军列传》

    责成人之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1) 又如:责报(让人报答;图报);责办(责成办理);责买(责成购买)

    名词

    (1) 责任,差使

    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史记·项羽本纪》

    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韩非子》

    救护之责。——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专责(专门担负的某项责任);权责(权力和责任);负责(担负责任);卸责(推卸责任);职责(职务和责任);罪责(罪行的责任)

    (3) 另见 zhài

    zhài

    名词

    (1) 欠别人的财物。后作“债”

    听称责以傅别。——《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

    薄敛已责。——《左传·昭公二十年》

    使无券契之责。——《管子·轻重乙》

    博言负责数百万。——《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

    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书·金滕》

    宋多责赂于 郑。——《左传·桓公十三年》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汉书·高帝纪上》

    (2) 另见

    英文翻译

    one's responsibility, duty

    方言集汇

    ◎ 粤语:zaak3
    ◎ 潮州话:zêh4

    宋本广韵

    塞责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