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排泄
(1) 生物把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
(2) 使多余的水排出
词语解释
使多余的水排出。
沈从文 《泥涂》:“这厂里大坪原来就满是积水,像一个湖没有排泄处。” 浩然 《艳阳天》第一章:“河水引过来以后,这边靠山区的土地干旱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还能排泄一部分低洼地的积水。”
把无用的东西排出体外。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十五:“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叶君健 《火花》十一:“需要排泄,需要蹦跳几下,松动松动它的筋骨,准备新来一天的工作。”
引证解释
⒈ 使多余的水排出。
引沈从文《泥涂》:“这厂里大坪原来就满是积水,像一个湖没有排泄处。”
浩然《艳阳天》第一章:“河水引过来以后,这边靠山区的土地干旱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还能排泄一部分低洼地的积水。”
⒉ 把无用的东西排出体外。
引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五:“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叶君健《火花》十一:“需要排泄,需要蹦跳几下,松动松动它的筋骨,准备新来一天的工作。”
排泄的国语词典
让雨水或污水流通。
如:「这水沟排泄不良,一旦下雨就会积水。」
排泄的网络释义
排泄
排泄的翻译
排泄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pái
动词
(1) (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2) 同本义
排,挤也。——《说文》
排,推也。——《广雅》
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
排淮泗。——《孟子》
力能排南山。——诸葛亮《梁父吟》
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哙列传》
(3) 又如:排闼(推门。闼:门);排门而入;排户(推门);排阁(推门);排墙(推倒墙壁);排阖(推开门扇);排雾(推开云雾);排斡(推移运转)
(4) 排斥;排挤
抵排异端。——韩愈《进学解》
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后汉书·贾逵传》
(5) 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排困(排斥困辱);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排摈(排斥摈弃);排告(排挤诬告);排逐(排挤斥逐)
(6) 疏通;排解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7) 又如:排荡(犹排除);排释(排解,调解);排抑(排遣克制);排闷(排遣烦闷);排容(豪放;奔放)
(8) 冲击 。如:排突(冲击,冲撞);排拶(挤压);排扎(拥挤);排虚(凌空)
(9) 劈、击 。如:排山压卵(弱方不堪强方一击);排手(击掌。有一言为定之意);排折(抗击)
(10) 安排;准备
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水浒传》
(11) 又如:排当(宫廷官府安排宴席);排局(设圈套;置骗局);排备(安排,准备);排顿(安排,准备)
(12) 排列;编次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
(13) 又如:排次(依次排列);排班(排队站立);排栅(军事防御设施。用巨木排列连成的栏栅);排推(排列成行,依次向前);排连(排行相连);排仗(排设仪仗);排偶(排比对偶);排单(名单)
(14) 斥责,数落
汉主思贤才, 贾生被排迁。—— 唐·吴筠《览古》
(15) 又如:排腔(说三道四);排说(数说别人的不是);排数(斥责,数落);排揎(埋怨;责备)
(16) 戏弄;戏谑 。如:排调(戏弄调笑);排磕(嘲弄;顶撞)
(17) 排演 。如:排戏;彩排
名词
(1) 盾牌 。如:排矟(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排军(持盾牌的卫士。后用以泛称军校);排插(一种在室内起间隔作用的设施);排镩
(2) 用竹、木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如:竹排;木排
(3) 英语音译。一种西式食品 。如:苹果排
(4)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下属单位,由若干个班组成 。如:排长
(5) 排球或排球队的简称 。如:男排赛;女排赛;女排;男排
(6) 古代的演员。也作“俳”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潜夫论》
(7) 排成的行列 。如:前排;后排
形容词
(1) 依次,一个接一个
排家搜捉,缉捕凶首。——《水浒全传》
(2) 又如:排门册籍(挨门挨户造的簿册);排门人等(挨门挨户的人们);排头儿(逐个);排家(挨家挨户);排排坐(平起平坐)
量词
(1) 用于成列的事物 。如:双排扣子;一排房子
(2) 另见
pǎi
动词
(1) 〈方〉∶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 。如:把这双鞋排一排;排囊(鼓风用的革囊)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ai2 [海陆丰腔] pai2 [梅县腔] pai2 [陆丰腔] pai3 [客英字典] pai2 [沙头角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台湾四县腔] pai2 [宝安腔] pai2
◎ 潮州话:b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排 | 步皆 | 並 | 皆開 | 平聲 | 佳 | 開口二等 | 皆 | 蟹 | brai/baei | bʰɐ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2)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
运物之泄也。——《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
穷岫泄云。——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
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
精泄于目。——《淮南子·本经》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诗·大雅·民劳》
蓄泄数千载。——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3) 又如:泄宣(宣泄,宣露);泄冤(表白或洗雪冤屈);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
(4) 排出
振河海而不洩。——《礼记·中庸》
泻出于两峰之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泄洪;泄水道;泄水坝;泄水闸
(6) 腹泻
金郁泄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注:“谓渗泄也。”
(7) 又如:泄溺(大小便);泄下(水泻,腹泻);泄利(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泄注(腹泻);泄药(泄剂。泻药)
(8) 泄漏;泄露
言若泄臣不获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阴重不泄。——《史记·万石张叔传》
(9) 又如:泄了陶(露了底);泄口(谓言语泄露);泄风(泄漏消息)
(10) 物体由孔穴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
落泪便如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又如:泄涕(犹流泪)
(12) 混杂 。如:泄用(混合);泄横(纷杂飞散)
(13) 通“殜”。狎侮;轻慢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下》
憍泄者,人之殃也。——《荀子·荣辱》
(14) 又如:泄慢(轻慢);泄渎(轻慢,亵渎)
名词
(1) 病症名 。如:泄风(中医病症名)。
(2) 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
(3) 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set7 [宝安腔] set7 | ji3 [客语拼音字汇] xiab5 xiad5 [台湾四县腔] ji3 siet7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3 siet7 [梅县腔] siet7 j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曵 | 餘制 | 以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祭A | 蟹 | jed/jey | jĭɛ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