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泛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耍花样。
《水浒传》第二一回:“﹝ 宋江 ﹞便起身要下楼,吃那婆子拦住道:‘押司不要使这科分。这 唐牛儿 捻泛过来,你这精贼也瞒老娘!正是 鲁班 手里调大斧!’”
引证解释
⒈ 耍花样。
引《水浒传》第二一回:“﹝宋江﹞便起身要下楼,吃那婆子拦住道:‘押司不要使这科分。这唐牛儿捻泛过来,你这精贼也瞒老娘!正是鲁班手里调大斧!’”
捻泛的国语词典
配合他人的言语或动作。
捻泛的网络释义
捻泛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念声。本义:用手指搓转)
(2) 同本义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捻就(揉缩);捻髯(用手指搓着腮上的胡须);捻断髭须(比喻费尽心思);捻绳;捻灯芯;将两股纱捻成一根线
(4) 领导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贾仲明《凌波仙》
(5) 驱逐;追赶 。如:捻出门(驱赶出家门)
(6) 聚;聚合成股。因称成群的人为捻。亦为清代中叶后反政府农民武装捻子或捻军的简称 。如:捻分子(凑分子);捻信(火药引线);捻党(清军对捻军的称呼)
(7) 用同“捞” 。如:捻河泥
(8) 拿;捏;提;举
闲捻紫箫吹。——杜牧《杜秋娘》
(9) 又如:捻着汗(捏着汗)
名词
(1) 用线、纸等搓成的条状物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西游记》
(2) 又如:灯捻;纸捻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ap7 ngiam1 [东莞腔] ngen3 [海陆丰腔] ngiap7 ngiam1 [梅县腔] ngiap7 jap7 ban5 [客英字典] ngiap7 ngiam3 ngie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3
◎ 潮州话:娜奄2 [潮州]罗奄2 ,niam2 [潮州]liam2 [澄海]ni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苶 | 奴協 | 泥 | 怗 | 入聲 | 葉 | 開口四等 | 咸 | 添 | niep | nep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乏声。汎、泛实同一词。本义:漂浮)
(2) 同本义
汎,浮貌。从水,凡声。与泛略同。与氾迥别。——《说文》
汎彼柏舟。——《诗·邶风·柏舟》
汎舟于河。——《国语·晋语》。注:“浮也。”
一曰泛齐。——《周礼·酒正》
汎齐,浮蛾在上汎汎然也。——《释名·释饭食》
汎汎杨舟。——《诗·小雅·菁菁者莪》
乘天潢之汎汎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3) 又如:泛然(漂浮,浮动的样子);泛浮(漂浮);泛萍(比喻漂荡不定);泛蚁(浮在酒上的泡沫)
(4) 漫溢,大水漫流
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汉书·武帝纪》
(5) 又如:黄泛区;泛浸(泛滥淹没);泛涨(水涨溢);泛澜(漫溢横流)
(6) 弥漫
凝烟泛城阙,凄风入轩房。——南朝 宋· 刘铄《歌诗》
(7) 浮现;露出 。如:泛白(浮现白色)
(8) 向上冒出
坑里泛出半人深的水,油汪汪的,漂着汽油。——杨朔《三千里江山》
(9) 通“覂”(
),倾覆大命将泛,莫之振救。——汉· 贾谊《论积贮疏》
副词
(1) 假借为氾。广泛,普遍
以杜君言泛汛之。——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情窦既开,必致于泛用无度。——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2) 又如:泛利(广泛施利);泛涉(广泛涉猎);泛采(取材广泛);泛广(广泛,普遍);泛观(纵观;广泛地浏览)
(3) 不切实际的,浮浅的 。如:空泛;浮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am5 [台湾四县腔] fam5 [客英字典] fam5 [宝安腔] fam5 [梅县腔] fam5 [海陆丰腔] fam6 [客语拼音字汇] fam4 pan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汎 | 孚梵 | 滂 | 凡 | 去聲 | 陷 | 合口三等 | 咸 | 凡 | pʰĭwɐm | phyamh/phva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