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肉补疮

wā ròu bǔ chuāng [wa rou bu chuang]
繁体 挖肉補瘡
注音 ㄨㄚ ㄖㄡˋ ㄅㄨˇ ㄔㄨㄤ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挖肉补疮 wāròu-bǔchuāng

(1) 比喻只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应急

cut out a piece of flesh to patch a boil;rob one's belly to cover one's back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外债平议》:“就财政上以论,外债之宜借者,不过为苟安目前、挖肉补疮之计。”

成语用法

挖肉补疮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只顾解决眼前问题而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梁启超《外债平议》:“就财政上以论,外债之宜借者,不过为苟安目前、挖肉补疮之计。”
郭沫若《万引》:“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挖肉补疮的国语词典

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济急,而不顾后果。参见「剜肉医疮」条。

如:「如果以挖肉补疮方法解决问题,将得不偿失。」

挖肉补疮的网络释义

挖肉补疮

  • 挖肉补疮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ā ròu bǔ chuāng,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一作剜肉补疮。
  • 挖肉补疮造句

    如果你在数学课上准备英语考试,那好比是挖肉补疮。
    他也是个小老板,头寸兜勿转挖肉补疮是家常便饭。
    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继续给你转移,但这也只是挖肉补疮。
    显然,这是扬汤止沸、挖肉补疮式的“救市”思维,它纵然能解燃眉之急,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是不折不扣的挖肉补疮和拆东墙补西墙,建一处破坏另一处。
    这不是挖肉补疮吗?我没犯什么错,老天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要是我有罪,又能转给谁呢?
    金城银行出现大面积亏空,股东挖肉补疮应对挤兑。
    如果你在英语课堂上准备数学考试,那就好比是挖肉补疮。

    汉字详情

    [wa]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PWN
    五行:
    仓颉: QJCN
    四角: 53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挖为穵的俗字。形声。从手,穵( )声。本作“穵”。穵,空大的意思。本义:掘)

    (2) 同本义 。如:挖土;挖井;挖河;挖窖(挖掘窖藏);挖隧道;挖防空洞;挖心(掏心。比喻痛心,痛苦);挖花(一种赌博方式)

    (3) 引申为探索;深入研究 。如:把问题挖得愈深愈好

    (4) 抓。用爪子或指甲抓 。如:把那猫头鹰的眼睛挖了出来

    (5) 镂,镂空

    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红楼梦》

    (6) 又如:挖云(镂穿成云头形的边饰);挖垫(旧时女红之一。把布帛镂穿成各种花样,在后面垫上不同颜色的布帛做衬托);挖镶(镂空镶嵌)

    (7) 掏取。用工具或手从物体内向外扒出

    见他袖子里头挖出一张片子来。——清· 蘧园《负曝闲谈》

    (8) 又如:挖耳朵;挖单(魔术师用的双层布单,泛指包袱皮)

    (9) 〈方〉∶敲打 。如:混帐东西,再讲,挖你一烟袋脑壳(湘西话)

    英文翻译

    dig, dig out, gouge out, scoop

    方言集汇

    ◎ 粤语:waa1 waa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at7 [东莞腔] wat7 [海陆丰腔] ret7 wet7 wak7 wat7 [梅县腔] wa1 wat7 [宝安腔] wat7 jet7 [客英字典] jet7 vet7 vat7 [台湾四县腔] jet7 wet7 wak7 wat7 [客语拼音字汇] va1 vad5 ved5 yad5
    ◎ 潮州话:uai1 [饶平]uê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烏八鎋合入聲合口二等qruet/oetʔwæt
    ròu [rou]
    部首: 612
    笔画: 6
    五笔: MWWI
    五行:
    仓颉: OBO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形容词

    (1) 凡俗 。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方〉∶形容柔软 。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动词

    (1) 吃肉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英文翻译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uk7 [陆丰腔] gniuk7 [台湾四县腔] ngiuk7 [宝安腔] ngiuk7 [客英字典] ngiuk7 [梅县腔] niuk7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5 [东莞腔] ng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如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nʑĭunjuk/ruk
    [bu]
    部首: 525
    笔画: 7
    五笔: PUH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Y
    四角: 3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 同本义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 白居易《村居卧病》

    (3)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4) 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 杜甫《佳人》

    (5) 又如:修桥补路;补天济世(修补天道,救济世人);补天(传说古代之时,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使无缺损;比喻挽回时运)

    (6)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7) 又如: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弥补(把不足的部分填足)

    (8) 弥补

    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烝民》

    必能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齐民要术·种谷》

    (9) 又如:补刖(弥补被刖的脚跟。比喻矫正缺失,使归真返朴);补拙(弥补愚钝);补苴(弥补缺漏)

    (10) 济助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11) 又如:补益(裨补助益);补报(增补);补裨(增益补阙)

    (12) 补养;滋补

    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

    (13) 又如:补理(滋补调理);补导(采补和导引。道家的养生术)

    (14) 官有缺位,选员补充 。如: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补官(补授官职)

    名词

    (1) 补子 。如:补服;补褂朝珠(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 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2) 补品,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 。如:大补

    (3) 春秋时地名 。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

    英文翻译

    mend, patch, fix, repair, restor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2

    宋本广韵

    chuāng [chuang]
    部首: 513
    笔画: 9
    五笔: UWBV
    五行:
    仓颉: KOSU
    四角: 0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2)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疮,疮痍也。——《玉篇》

    所恶成疮痏。——张衡《西京赋》。 薛注:“疮痏,谓瘢痕也。”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3) 又如:疮毒(诸疮毒肿);疮疹(指疹子);疮疾(泛指疥癣痈疽等皮肤及外科疾患)

    (4) 伤口;外伤。也作“创” 。如:疮害(伤害);疮家(治疗疮疾的医生);疮瘢(创伤、瘢痕,指民生疾苦)

    (5) 喻指伤痛;痛苦 。如:疮疥之疾(比喻轻微的祸患;比喻痛苦的经历);疮痛(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

    英文翻译

    tumor, boil, sore, w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