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稍寺

lā shāo sì [la shao si]

词语释义

拉稍寺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又名大佛崖。

汉字详情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UGU

英文翻译

pull, drag; seize, hold; lengthen
shāo,shào [shao]
部首: 505
笔画: 12
五笔: TIE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FB
四角: 29927

详细解释

shāo

名词

(1) (形声。从禾,肖声。本义:禾末)

(2) 同本义

稍,出物有渐也。——《说文》。按,此字当训禾末,与秒为谷芒者别。

(3) 又如:稍秣(给牛马吃的草料)

(4) 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如:稍芟(指树枝芦荻等塞河之物);稍房(亦作“梢间”、“梢房”。距主房较远的房间);稍瓜(菜瓜)

(5) 俸禄,官吏的薪水

均其稍食。——《周礼·内宰》。注:“吏禄禀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又如:稍食(月俸,按月而给的廪食);稍饩(月俸,廪食);稍房(堆放稻粮的屋子)

(7) 赌本 。如:翻稍(翻本);稍物(做赌本的财物,金钱);稍长胆壮(赌本足,胆子大);稍挽稍(拿自己的赌资来博取别人的银钱)

(8) 用同“艄”。称船家 。如:稍婆(船家妇女;撑船的女子);稍工(艄公);稍子(艄公;船夫);稍公(撑船的人,掌舵的人)

副词

(1) 逐渐

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稍,渐也。——《汉书·郊祀志》集注

渐渐,犹稍稍也。——《一切经音义》

吏稍侵辱之。——《汉书·周勃传》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

其后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稍杀(渐衰;稍差)

(3) 略微;稍微

稍,稍小也。——《广雅》

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稍姑(稍微,姑且);稍胜一筹;稍息(略微休养生息;略微停止;小憩;歇息一会儿);产品的质量稍差了些,要注意保证质量;这大衣稍长了一点

(5)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但”

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

(6) 随即,不一会 。如:稍稍(随即,已而)

(7) 表示程度深,相当于“颇”、“甚”

姐姐稍亲文墨,君瑞博通今古。——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动词

用同“捎”。顺带寄、带。如:稍带(携带);稍驮(装载在牲口背上);稍袋(装粮食的口袋)

形容词

(1) 小

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周礼·天官·膳夫》

(2) 另见 shào

shà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little, slightly; r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aau2
◎ 客家话:[陆丰腔] siau3 [客英字典] sau1 sau5 [沙头角腔] sau1 [东莞腔] siau1 [海陆丰腔] sau1 [梅县腔] s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宝安腔] sau1 [客语拼音字汇] sau3 se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敎去聲開口二等ʃausrauh/shaw
[si]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FF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GDI
四角: 403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寸,之声。寸,与法度有关。本义: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如:大理寺(职掌审核刑狱案件))

(2) 同本义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说文》

寺,治也,官舍也。——《一切经音义》

寺,官舍也。——《三苍 》

寺,官也。——《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

令骑奴还至寺门。——《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

城郭官寺。——《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列寺七里。——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寺正(大理寺正卿的略称);寺舍(官舍。官署办公的房子;佛教僧侣的房舍);寺库(古时寺观里设的当铺);寺省(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寺曹(九卿官署);寺署(官署);寺卿(九寺大卿的简称);寺棘(大理寺的别称);寺丞(官署中的佐吏)

(4) 佛教的庙宇

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 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 白马寺。——《广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寺宇(寺院);寺刹(寺和塔);寺主(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寺庵(僧和尼所居的寺庙);寺寝(祠庙的后殿)

(6) 某些宗教供礼拜、讲经的处所 。如:礼拜寺;摩尼寺;特指伊斯兰教礼拜讲经的地方

清真寺

(7) 奄人,内监。古代皇宫内供使令的小臣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诗·秦风·车邻》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诗·大雅·瞻卬》

齐寺人 貂。——《左传·僖公二年》

阍,门者也,寺人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8) 又如:寺人(太监,古代宫内供使的小臣,东汉后专指宦官)

(9) 姓

英文翻译

court, office; temple, monastery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客英字典] sii5 cih5 [东莞腔] cu3 [梅县腔] se5 [陆丰腔] sii5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海陆丰腔] sii6 cih6 [台湾四县腔] sii5 cih5
◎ 潮州话:ri7 [潮阳]z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祥吏去聲開口三等zsih/sziohz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