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拈轻怕重
(1) 拣取轻松的工作干,怕苦怕累,怕挑重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成语辨析
拈;不能写作“粘”或“沾”。
成语用法
拈轻怕重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便的,害怕繁重的。
引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拈轻怕重的国语词典
挑选轻易的事,害怕繁重的工作。
如:「这人拈轻怕重,将来难成大器。」
拈轻怕重的网络释义
拈轻怕重
拈轻怕重的翻译
拈轻怕重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占声。本义:用指取物)
(2) 同本义
拈,揶也。——《说文》
拈,持也。——《广雅》
女何蚩而三招子。——《列子·汤问》。注:“拈,指取物也。”
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三国演义》
(3) 如:拈毫(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拈团儿(拈阄);拈撮(用指头取物);拈周试晬(抓周。小儿周岁从罗列的多种物品中拈取,旧俗以为可预测未来的性情志趣);拈酒(唐代口语。拿起酒杯吃酒)
(4) 摆弄 。如:拈弄(摆弄);拈掇(摆弄;提及);拈花弄月(玩赏花月);拈花弄柳(比喻玩弄女性);拈花惹草(比喻挑逗异性;淫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gniam1 [客英字典] ngiam1 zham1 [宝安腔] ngiam1 zam1 [梅县腔] ngiam1 [台湾四县腔] ngiam1 zam1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1 [东莞腔] giam3 [海陆丰腔] ngiam1 zham1
◎ 潮州话:娜奄1 [潮州]罗奄1 ,niam1 [潮州]liam1 [澄海]ni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鮎 | 奴兼 | 泥 | 添 | 平聲 | 鹽 | 開口四等 | 添 | 咸 | ne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车名)
(2) 轻车
轻,轻车也。——《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
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周礼·车仆》
使轻车锐骑冲雍门。——《战国策·齐策》
(3) 轻工业的简称 。如:均衡发展农、轻、重
(4) 化学元素氢的旧译
〈形〉?
(1) 分量不大。与“重”相对
轻重同。——《孟子》。注:“谓斤两。”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又如:轻单(单薄);轻省(负担轻,不费力);轻肥(穿轻裘,乘肥马。比喻显贵的人或豪奢的生活);轻狐(轻暖的狐裘)
(3) 微小
有轻罪者,赎以金分。——《淮南子·泛论》
无势之谓轻。——《韩非子·解老》
轻者无罪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轻小(细小);轻文(微小的水波);轻汗(些微的汗);轻雨(小雨)
(5) 轻快,轻便
师轻而骄。——《国语·周语》。注:“谓超乘也。”
轻锐僄狡。——张衡《西京赋》。注:“谓便利。”
舟遥遥以轻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 李白《早发白帝城》
轻捷善斗。——《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轻敲(轻便。敲:作“巧”);轻甲(较为轻便的盔甲战衣);轻帆(即轻舟);轻车(轻便的车子);轻劲(轻快有力);轻弓(轻便的弓);轻舫(轻航。犹轻舟);轻航(轻快的船)
(7) 轻率,不稳重
秦师轻而无礼,必败。——《左传》
轻辞古之天子。——《韩非子·五蠹》
轻辞天子。
敢以轻心。——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不中而轻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轻造(冒然造访);轻快(轻率;不慎重);轻乔(轻浮);轻躁(轻率急躁);轻行(举止轻浮不庄重);轻侠(轻举妄动的人)
(9) 宽松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10) 又如:轻吉列(轻急力。轻轻的,轻易的);轻省(舒服)
(11) 不贵重;贱
钱益多而轻。——《汉书·食货志》。注:“贱也。”
辨轻重。——《荀子·富国》。注:“谓尊卑。”
(12) 又如:轻鲜(微薄的情意);轻微(菲薄);轻鄙(微贱)
(13) 轻佻
(14) 又如:轻狂百势(轻佻狂放,不拘形骸);轻薄子(轻佻浮浪的人);轻隽(轻佻俊逸);轻薄脂粉(轻浮放荡的女子);轻轻试试(妖艳的样子)
(15) 微弱,淡薄 。如:轻日(淡微的日光);轻妆(女子淡妆);轻红(淡红);轻弱(薄弱,单薄)
(16) 轻轻地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动词
(1) 轻视;不重视
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公子纵轻胜。——《史记·魏公子列传》
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轻之而屑间焉。——清· 刘开《问说》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年轻少。—— 唐· 李白《上李邕》
(2) 又如:轻人轻己(轻视别人就是轻视自己);轻觑(轻视;鄙薄);轻意(轻慢;简慢);轻量(轻视);轻亵(轻慢;不敬);轻倨(傲慢无礼);轻易(轻视;不尊重);轻渎(轻慢冒犯);轻利(轻视名利)
(3) 使轻;减少
而不明世俗之变,不察治民之情,故多赏以致刑,轻刑以去赏。——《商君书》
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三国志》
(4) 又如:轻薄(减轻;减免);轻约(减少,减省);轻弱(削弱);轻权(谓权力削弱)
(5) 宽大;宽容
古之君子…其待人也轻以约。——唐· 韩愈《原毁》
轻以约乎。
(6) 又如:轻贷(轻饶;从轻发落);轻过(轻恕其罪过);轻假(宽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白声。怕就是怖,“怕”是中古的新字。本义:畏惧)同本义
怕,怕惧。——《广韵》
鬼神怕嘲咏。——韩愈《双鸟诗》
粉骨碎身浑不怕。——明· 于谦《石灰吟》
(2) 又如:惧怕(害怕);害怕(遇到困难、危险等而心中不安或发慌);怕怯(害怕)
语气词
(1) 用在谓语前面或句首,对某一情况进行估计、猜测,表示疑惑或商榷,相当于“恐怕”、“也许”、“或许”;在现代汉语里,句尾常带有“吧” 。如:怕是有什么意外,平时他总是准时来的;怕不(恐怕,也许);怕敢(恐怕也许)
(2) 岂,难道 。如:怕不待(岂不,难道不)
(3) 如其,倘
您昆仲各东西,俺子母两分离,怕哥哥不嫌相辱呵?权为个妹!——《古今杂剧·关汉卿·拜月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5 [海陆丰腔] pa5 [梅县腔] pa5 [陆丰腔] pa5 [客语拼音字汇] pa4 [东莞腔] pa5 [宝安腔] pa5 [台湾四县腔] pa5 [沙头角腔] pa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帊 | 普駕 | 滂 | 麻二開 | 去聲 | 禡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pʰa | phrah/pheah |
详细解释
chóng
形容词
(1) (字源见“重”
)(2)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副词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量词
(1) 层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如:这一重公案
动词
(1) 怀孕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2) 同本义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名词
(1) 重量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动词
(1) 重视;尊重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影响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副词
(1) 极;甚;十分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1 chung5 ch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cung2 cung4 [客英字典] chung5 chung2 [东莞腔] cung2 cung1 [沙头角腔] cung5 cung1 [陆丰腔] chung3 chung1 chung3 [梅县腔] chung1 chung2 chung5 [台湾四县腔] cung1 cung5 cung2 [宝安腔] cung3 | cung2 | cung1 [梅县腔] c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重 | 直容 | 澄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ɖʰĭwoŋ | dryung/div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