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重担

yǒng tiāo zhòng dàn [yong tiao zhong dan]

词语释义

担负重要而又艰难的任务。

勇挑重担造句

年轻人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不能只图清闲。
作为榜样人物,在困难面前,要敢于迈步挺身而出,勇挑重担。
在班上勇挑重担的往往是李明勇挑重担。
青年人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不能害怕艰苦,避重就轻。
丁一也是因为考虑到这点,才决定勇挑重担主动和神圣议会合作出击,不然以他的性格绝对会躲在后面放放冷枪,那样危险系数要低很多。
王弟说得对,别伤了兄弟和气,周将军敢于勇挑重担,我们何乐而不为?
政府必须勇挑重担,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引导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营销战略,构建应对农产品绿色壁垒的体系。
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立足自身实际,着眼社会需要,勇挑重担,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年的努力。让你挺进大学;四年的熏陶,让你满腹经纶;今后的道路,让你勇挑重担;未来的挑战,让你百倍信心。
不过还好,省会三鹿市市局张元桥勇挑重担,应承下了这个工作。
我们要牢记这一嘱托,大力强化反骄破满意识,大力弘扬敢为善成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勇挑重担、自我加压”,把成都的各项工作搞得更好。
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没有什么想法啊?年轻人要有活力,勇挑重担嘛!
提到勇挑重担、担负责任,有的人就圆滑世故、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面对名利又争又抢,出了问题上推下卸。
三打孟家村的过程中,赵兴元手上负伤,脸上脱了相,在极其困难和被动的情况下,勇挑重担,与敌人斗智斗勇,完成了任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这紧要关头,小瘪瘪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右边为巍巍泰山和东升旭日,取日出东方、欣欣向荣之意,寓意各经济体勇挑重担,合作发展朝气蓬勃。
只要我们善于抓机遇,勇于破难题,敢于创新路,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勇挑重担,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再创新辉煌,再作新贡献。
梅西羡慕你的身高,马拉多纳嫉妒你的青春,贝利说,你是中国足球未来的希望。世界足球日,愿你坚持锻炼,不辱使命,勇挑重担,为国争光。
会议强调,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对于这些所谓的主母们,李洵算是看透了,起坏心架秧子那个顶个是行家里手,可让她们勇挑重担迎难而上,那是纯粹的痴心妄想。

汉字详情

yǒng [yong]
部首: 217
笔画: 9
五笔: CEL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BKS
四角: 174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 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2) 同本义

勇,气也。——《说文》

无拳无勇。——《诗·小雅·巧言》

尔勇伊何。

勇志之所以敢也。——《墨子经上》

勇,文之帅也。——《国语·周语》

知死不辟,勇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勇于就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若素名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兴甚勇。——《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勇而多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忠勇(忠诚而勇敢);英勇(勇敢出众);勇悍(勇敢强悍);勇烈(勇敢猛烈);勇夫(勇敢的人);勇功(勇敢作战立下的功劳);勇沉(勇敢沉着);勇果(勇敢果断)

(4) 勇猛;凶猛

勇悍果敢,取众率兵,此下德也。——《庄子》

勇,天下之凶德也。——《吕氏春秋·论威》

每战,常陷陈却敌,勇冠腾军。——《三国志》

(5) 又如:神勇(形容人非常勇猛);骁勇(勇猛);勇鸷(勇猛强悍)

名词

(1) 勇气,勇力

可使有勇。——《论语·先进》

勇冠三军。——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其勇过人。——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清代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也泛指士兵 。如:乡勇;勇丁(清代地方招募的士兵);游勇(指失去统属的士兵)

(3) 姓

英文翻译

brave, courageous, fierce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5 ju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3 [宝安腔] jung3 [梅县腔] jung3 [海陆丰腔] rung3 [客英字典] jung3 [台湾四县腔] jung3 [客语拼音字汇] yung3 [陆丰腔] jung3 [东莞腔] jung3
◎ 潮州话:i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隴上聲開口三等jĭwoŋjyungx/jvnk
tiāo,tiǎo [tiao]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IQN
五行:
仓颉: QLMO
四角: 52013

详细解释

tiāo

动词

(1) (本义的挑读 tiǎo,挖取)

(2)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3)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4) 引申为承担;担当 。

(5)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6)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7)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8)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9)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10) 通“佻”。窃取

却至挑天。——《国语》

(11) 挖取

时挑野菜和根煮。——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12) 抬举

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这一席酒,我们效六老爷的劳。——《儒林外史》

量词

(1) 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2) 如:一挑水;一挑柴火

形容词

(1) 修长貌。多指身材

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红楼梦》

(2) 通“佻”。轻佻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抉,其服不挑。——《荀子·强国》

(3) 另见 tiǎo

tiǎo

动词

(1)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 同本义

挑,挠也。——《说文》

挠挑无极。——《庄子·太宗师》

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史记·司马相如传》

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

媒而挑之。——《列子·杨朱》

(3) 又如:挑三豁四(搬弄是非);挑头子(挑起事端;借端生事);挑眼(嫌弃;挑刺);挑茶斡刺(寻事生非);挑缀(挑拨);挑拨弄火(挑逗;拨弄火舌);挑引(挑逗,逗引);挑泛(挑逗);挑招(挑逗勾引);挑狎(调戏);挑情(挑动情爱);挑发(挑动诱发);挑谑(逗引,调笑)

(4) 挖取 。

(5) 如:挑野菜;挑耳;挑治(挑挖治病);挑挖(挖掘);挑补(挖补);挑动(开挖);挑浚(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挑剜(抠挖);挑菜(挖菜)

(6)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

(7) 如:把帘子挑起来;挑拨(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

(8) 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

(9) 如:挑火;挑刺;挑灯;挑破水泡

(10) 显露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韩非子》

(11) 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2) 另见 tiāo

英文翻译

a load carried on the shoulders; to c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tiu1 tiu5 tou1
◎ 客家话:[梅县腔] tiau1 [沙头角腔] tiau1 [客英字典] tiau1 [陆丰腔] tiau1 [东莞腔] tiau1 [宝安腔] tiau1 [客语拼音字汇] tiau1 [海陆丰腔] tiau1 [台湾四县腔] tiau1
◎ 潮州话:tiou1/tiao1 tiê1/ti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吐彫平聲開口四等tʰieutheu
zhòng,chóng [zhong,chong]
部首: 708
笔画: 9
五笔: TG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JWG
四角: 20105

详细解释

chóng

形容词

(1) (字源见“重” zhòng)

(2)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副词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量词

(1) 层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如:这一重公案

动词

(1) 怀孕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zhòng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名词

(1) 重量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动词

(1) 重视;尊重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影响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副词

(1) 极;甚;十分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英文翻译

heavy, weighty; double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cung5 zu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1 chung5 ch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cung2 cung4 [客英字典] chung5 chung2 [东莞腔] cung2 cung1 [沙头角腔] cung5 cung1 [陆丰腔] chung3 chung1 chung3 [梅县腔] chung1 chung2 chung5 [台湾四县腔] cung1 cung5 cung2 [宝安腔] cung3 | cung2 | cung1 [梅县腔] c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容平聲開口三等ɖʰĭwoŋdryung/divng
dān,dàn [dan]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JGG
仓颉: QAM
四角: 56010

详细解释

dān

动词

(1)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2) 同本义

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说文》。字亦作“擔”。

担,负也。——《字林》

担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一》

(3) 又如: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担戴(肩挑头顶)

(4) 背负 。如:担簦(背着伞)

(5) 承当,承担

吾担悲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6) 又如:分担(担负一部分);担承(承担);担扶(担当;扶助);担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担干系(担干纪。负责任)

(7) 另见 dàn

dàn

名词

(1)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负担荷以丈尺兮。——《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挑担;担仗(行李担子。亦作“担脚”,“担杖”);担头(货担两头;一挑东西);货郎担

(3) 轿子 。如:担舆(肩舆)

(4) 肩负的责任 。如:重担(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

量词

(1)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李颀《别梁鍠》

(2) 用于计成挑的东西 。如:一担柴;两担米

(3) 另见 dān

英文翻译

carry, bear, undertak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1
◎ 潮州话:dan1(taⁿ) dan3(tà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旱上聲開口一等tɑntanx/t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