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脚

zhā jiǎo [ zha jiao]
繁体 扎腳
注音 ㄓㄚ ㄐ一ㄠˇ

词语释义

缠足。

词语解释

  1. 缠足。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 陶九成 《輟耕録》谓扎脚始於 五代 以来方为之。”今本《辍耕录·缠足》作“札脚”。

引证解释

⒈ 缠足。今本《辍耕录·缠足》作“札脚”。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陶九成《輟耕録》谓扎脚始於五代以来方为之。”

扎脚的国语词典

缠足。旧时妇女以布帛裹脚,称为「扎脚」。《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三五出》:「(旦)​奴家是妇人。(净)​妇人如何不扎脚?」也作「札脚」、「扎脚」。

扎脚的网络释义

扎脚

  • 扎脚为汉语词语,读作zhā jiǎo,指的是缠足,出自《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
  • 扎脚造句

    在“雨操场”,有专门的老师教太极拳,是“一位黄岩籍的教官,穿了代表江湖好汉的扎脚绸裤,从‘太极出虚’,一步一步很耐心地教各种把式”。
    在几十年之前,叶家的大长老带着自己的子嗣从总部搬了出来,来到了剑阁城扎脚。
    当时我有点犹豫,便问老婆要扎脚还是扎头。
    开始时扎手扎脚,后来发展到扎耳朵。
    第二个岛,因为有住民,而且是珊瑚渣组成的,就是说如果光脚根本上不去,会扎脚。
    伊芙琳的追着我满地飞奔,更重要的是那尖刺竟然如此之长,扎脚我也就认了,扎腿我也忍了,可是你别扎到我的蛋蛋啊!于是乎,蛋碎了一地……
    四个人同时落了下来,四条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汉,精赤着上身,却穿着条鲜红如血的扎脚裤,用一根金光闪闪的腰带围住。
    鞋靴修补组官兵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一持续就是一整天,每修好一双鞋,他们都会摸一下鞋底,防止钉子过长扎脚。
    总有人选择不一样的生活和对象,不可能同一标准对所有女人,现在已经不是古代,不是所有女人都要扎脚。
    正说话间,只见场上走来八个力士,他们头缚红带,白布短衫、窄袖,腰扎红色皮带,穿宽大扎脚布罗裤,而领襟则用七、八层密缝之,看上去坚韧无比不。
    鞋靴修补组的官兵们每修好一双鞋,便会摸一下鞋底,防止钉子过长扎脚。
    有时候扎手扎脚,后来发展到扎耳朵。
    马蜂蛰、毒蛇咬、头胎生孩子、钉扎脚。
    侯秀荣说,必须保证衣服上没有洞,工人在井下,煤渣极有可能通过一个小洞灌到靴子里,这样就会扎脚。
    很多时候,当我们怀揣着最美好的梦想,却因为前进的道路太过扎脚,一不小心就把怀中的梦想摔破。
    猝不及防之下,苗条的身躯已然凭空飞了出去,扎手扎脚的好像一只螃蟹似的一头扎到了席梦思床上。
    左脚肿起一个大包,有鲜血从扎脚束衣裤上渗出,已行走不便。
    手上没地方了,扎脚上;脚也没地儿了,扎头上。
    错了,谁让你扎脚的?快将衣服撩起来!

    汉字详情

    zā,zhā,zhá [za,zha]
    部首: 330
    笔画: 4
    五笔: RN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U
    四角: 52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捆绑;缠束;拴;系

    抄扎家私,分俵众军。——《水浒传》

    (2) 又如:扎抹(缠绑;收拾);扎爪(拴绑;缠绑);扎一根红头绳;扎花环;扎包(捆在腰间的长布);扎缚(捆扎;包扎);扎脚(缠足);扎把(成捆的草把)

    (3) 编 。如:扎小辫儿

    (4) 挽上,卷起来 。如:扎高裤脚;扎起袖子;扎脚勒手(卷起裤脚和衣袖)

    (5) 趁人之危,勒索财物 。如:扎火囤(用女色设骗局诈取财物);扎诈(讹诈)

    (6) 捉 。如:扎盲盲(捉迷藏);扎朦(捉迷藏)

    (7) 准备

    传令教番兵扎掂已了,来日出 密云县,与 宋江交锋。——《水浒传》

    (8) 又如:扎裹(修饰;打扮);扎括(修饰;打扮);扎扮(打扮);扎掂(整装出发)

    量词

    (1) 用于某些捆缠的东西 。如:一扎线;一扎麦子

    (2) 另见 zhā;zhá

    zhā

    动词

    (1) 刺;戳

    不问个是和非,觑僧人便扎。——董解元《西厢记》

    (2) 又如:扎艺(绣花);扎心(刺心。谓可恨,痛心);扎针;扎害(损害;坑害)

    (3) 驻扎

    扎下一个山寨。——《水浒传》

    (4) 又如:扎火囤(预先设置圈套,诱人上当,以诈取钱财);扎寨;扎寨夫人(压寨夫人)

    (5) 装扮

    看那同僚扎甚嘴脸来见我?——《醒世恒言》

    (6) 又如:扎扮(装扮);扎作(打扮);扎括(方言。装扮);扎裹(打扮,装扮)

    (7) 钻进去;向下用力 。如:扎落(迅速扑下);扑通一声,他扎进水里去了;扎猛子

    (8) 张开,揸开

    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红楼梦》

    (9) 又如:扎手舞脚(兴奋喜悦得将手脚随意置放);扎煞(张开;伸张);扎撒(张开)

    (10) 停止;堵塞 。如:扎住(停住;控制住);扎塞(堵塞)

    (11) 另见 zā;zhá

    zhá

    动词

    (1) 同“札”。拔

    贾珍一面扶拐,扎挣着腰蹲身跪下请安道乏。——《红楼梦》

    (2) 又如:扎蹭(从困顿中解脱出来)

    (3) 同“札”。书写

    有贾人至罗浮山,遇二道士弈。…其一笑曰:“幸托书达吾家。”许诺。即扎书付之。—— 宋· 米芾《鲁公仙迹记》

    (4) 又如:扎付(官府的下行公文);扎费(给送委任信札差人的赏钱)

    (5) 用同“炸”

    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炸与我人参树报仇!——《西游记》

    (6) 另见 zā;zhā

    英文翻译

    pull up; pierce; struggle fre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d5 [海陆丰腔] zap7 zhap7 [客英字典] zap7 soi1 [台湾四县腔] zap7 [梅县腔] zap7 [宝安腔] zat7
    ◎ 潮州话:zab4(tsap)[澄海]zag4 ,zag4(ts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八鎋開入聲開口二等cret/traetʧæt
    jiǎo,jué [jiao,jue]
    部首: 444
    笔画: 11
    五笔: EFCB
    仓颉: BGIL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jué

    名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jiǎo

    英文翻译

    leg, foot; base, leg, found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oe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ok7 [客英字典] giok7 [台湾四县腔] giok7 ka2 [梅县腔] giok7 [海陆丰腔] giok7 ka2 [宝安腔] giok7 [陆丰腔] giok7 [东莞腔] gi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勺藥開入聲開口三等kiakkĭ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