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惝恍 ”。惆怅。失意;伤感。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唐 皇甫枚 《步飞烟》:“莫孤短愿,寧爽后期。惝恍寸心,书岂能尽?”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以 道原 之耿介,其不容於人,齟齬以没固宜;天何为復病而夭之邪?此益使人痛惋惝怳而不能忘也。” 清 龚自珍 《桐君仙人招隐歌》:“开帘送客一惝怳,帘外三日生春烟。” 王统照 《五十元》:“他感到老境的逼迫与惝怳的悲哀。”
心神不安貌。
宋 曾巩 《泰山谢雨文》:“言丁寧而上诉,心惝恍而潜惊。” 宋 王安石 《与望之至八功德水》诗:“念方与子违,惝怳夜不眠。” 清 戴名世 《与刘言洁书》:“顷者游於 渤海 之滨,见夫天水浑沦,波涛汹涌,惝怳四顾,不復有人间。”
模糊;恍忽。
《楚辞·远游》:“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譬如游国都,惝怳失阡陌。” 清 赵翼 《耳聋》诗:“对面语不知,惝恍以意测。” 严复 《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与经济殊科,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怳迷离,皆足移情遣意。”
狂纵貌。
唐 柳宗元 《晋问》:“观其四散惝怳,开合万状,喜者鹊厉,怒者人搏;决然坌跃,千里相角。” 韩醇 注:“惝怳,狂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惝恍”。
⒉ 惆怅。失意;伤感。
引《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唐皇甫枚《步飞烟》:“莫孤短愿,寧爽后期。惝恍寸心,书岂能尽?”
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以道原之耿介,其不容於人,齟齬以没固宜;天何为復病而夭之邪?此益使人痛惋惝怳而不能忘也。”
清龚自珍《桐君仙人招隐歌》:“开帘送客一惝怳,帘外三日生春烟。”
王统照《五十元》:“他感到老境的逼迫与惝怳的悲哀。”
⒊ 心神不安貌。
引宋曾巩《泰山谢雨文》:“言丁寧而上诉,心惝恍而潜惊。”
宋王安石《与望之至八功德水》诗:“念方与子违,惝怳夜不眠。”
清戴名世《与刘言洁书》:“顷者游於渤海之滨,见夫天水浑沦,波涛汹涌,惝怳四顾,不復有人间。”
⒋ 模糊;恍忽。
引《楚辞·远游》:“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
宋梅尧臣《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譬如游国都,惝怳失阡陌。”
清赵翼《耳聋》诗:“对面语不知,惝恍以意测。”
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与经济殊科,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怳迷离,皆足移情遣意。”
⒌ 狂纵貌。
引唐柳宗元《晋问》:“观其四散惝怳,开合万状,喜者鹊厉,怒者人搏;决然坌跃,千里相角。”
韩醇注:“惝怳,狂貌。”
惝怳的国语词典
失意不悦的样子。《楚辞.屈原.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年序〉:「以道原之耿介,其不容于人、龃龉以没固宜,天何为复病而夭之邪?此益使人痛惋惝怳而不能忘者也。」也作「惝然」。
惝怳的网络释义
惝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尚声。本义:怅惘)
(2) 同本义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庄子·则阳》
(3) 又如:惝怳、惝恍(惆怅,失意;伤感);惝悢(惆怅悲哀);惝惝(怅怅,惆怅自失的样子);惝然(怅惘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4) 惊惧 。如:惝罔(惝惘。惊惧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ong3 [海陆丰腔] chong3 [台湾四县腔] c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曭 | 他朗 | 透 | 唐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tʰɑŋ | thangx/th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