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恍

cháng huǎng [ chang huang]
注音 ㄔㄤˊ ㄏㄨㄤˇ

词语释义

恍然,忽然醒悟。 不真切,难以捉摸﹑辨认。

词语解释

  1. 恍然,忽然醒悟。

    清 钮琇 《觚賸·石言》:“客乃徜恍自失,逡巡而去。”

  2. 不真切,难以捉摸、辨认。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自学者不审,误以道为体,道始迷离徜恍,若一幻物,虚悬於空漠无朕之际,而果何物耶?”

引证解释

⒈ 恍然,忽然醒悟。

清钮琇《觚賸·石言》:“客乃徜恍自失,逡巡而去。”

⒉ 不真切,难以捉摸、辨认。

清谭嗣同《报贝元徵书》:“自学者不审,误以道为体,道始迷离徜恍,若一幻物,虚悬於空漠无朕之际,而果何物耶?”

徜恍的网络释义

徜恍

  • 徜恍是汉语词汇,读音chánɡhuǎnɡ,指恍然,忽然醒悟。
  • 汉字详情

    cháng [chang]
    部首: 303
    笔画: 11
    五笔: TI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FBR
    四角: 29227

    详细解释

    (形声。从彳( chì),尚声。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徜徉中庭。——宋玉《风赋》

    英文翻译

    walking and fro; linge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ong2 [台湾四县腔] song2 [海陆丰腔] sh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市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zjangʑĭaŋ
    huǎng [huang]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IQN
    五行:
    仓颉: PFMU
    四角: 990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況省声。字本作怳,亦作慌.本义:狂的样子)

    (2) 同本义

    怳,狂之貌。——《说文》

    怳,狂也。——《广雅·释诂四》

    临风怳兮浩歌。——《楚辞·少司命》

    (3) 又如:恍恍(狂的样子)

    (4) 昏瞆不明的样子

    追怳忽于地底兮。——《后汉书·张衡传》

    精神怳惚。——《神女赋序》。注:“不自觉知之意。”

    (5) 又如:恍恍(模模糊糊);恍忽(形貌模糊不清的样子;神智迷乱不定的样子);恍惑(迷惑)

    (6) 心神不安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怳若有望而不来。——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注:“失意貌。”

    (7) 又如:恍恍(心神不宁的样子);恍惝(失意怅惘);恍怆(失意怅惘的样子);恍然(失意的样子,惆怅的样子)

    副词

    猛然;忽然

    恍惊起而长嗟。——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衷。——朱熹《中庸章句序》

    动词

    (1) 仿佛;好像 。如:恍若(仿佛;好像);恍如(仿佛);恍疑(犹仿佛);恍然(仿佛);恍若(仿佛)

    (2) 一闪而过

    方转过山子,只见迎面有一个人影儿一恍。——《红楼梦》

    英文翻译

    seemingly; absent-minded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ong3 [宝安腔] fong3 [梅县腔] fong3 [海陆丰腔] fong3 [客语拼音字汇] fong3 [台湾四县腔] fong3
    ◎ 潮州话:何汪2(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黃唐合平聲合口一等kuɑŋk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