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地

hū dì [ hu di]
注音 ㄏㄨ ㄉ一ˋ
词性 副词

词语释义

忽地 hūde

(1) 忽然;突然

灯忽地灭了
suddenly

词语解释

  1. 亦作“ 忽的 ”。忽然;突然。

    唐 王建 《华清宫前柳》诗:“杨柳宫前忽地春,在先惊动探春人。”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天色寒,风力冷,夜迢迢,星耿耿,忽的阴,忽的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 何太尊 到了此时,人急生智,忽的一下……便装起疯来。”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 周仆 忽地想起了什么,把 老模范 拉到一边悄声地问。”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忽的”。忽然;突然。

唐王建《华清宫前柳》诗:“杨柳宫前忽地春,在先惊动探春人。”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二折:“天色寒,风力冷,夜迢迢,星耿耿,忽的阴,忽的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何太尊到了此时,人急生智,忽的一下……便装起疯来。”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二章:“周仆忽地想起了什么,把老模范拉到一边悄声地问。”

忽地的国语词典

突然的、迅速的。《文明小史.第一六回》:「那人见了姚老夫子,端详了一回,忽地里把眼镜一探。」也作「忽的」。

忽地的网络释义

忽地

  • 忽地,指忽然;突然。如:灯忽地灭了。
  • 忽地的翻译

    英语: suddenly
    法语: soudain

    忽地造句

    那说书人正讲到精彩处,忽地戛玉敲金,好不吊人胃口。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窗户忽地打开,他的脸出现在我面前,我的手还在半空中伸着,离他的脸很近很近,近得我似乎能感受到他的体温,但终是没有碰到。
    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大山深处,忽地闪出几户人家,都是茅茨土阶,显出一种古朴的风味。
    它活像个失去了理智的疯子,在这宽阔的庭院中颠颠扑扑,乱碰乱撞。它时而把地上的柴草碎叶旋卷起来,忽地扔到东边,忽地抛到西边,忽地卷上高空飞舞,又忽地推到一个墙旮旯里不动了。
    赵灵珠见那和尚来到眼前,忽地心头火起,手一扬,一道红光往那和尚射去,那和尚急忙定住脚步,左手破葵扇一扇,那红光即倒射回来。
    袭来,直指毕宽背心,寒盈雪待人亦飞身追截,眼见他既将命丧剑下,忽地场中多了一道风影,急旋至毕宽身后道“谁敢杀他!”。
    二人手拉着手,循着记忆找去,一路打情骂趣,高雄忽地停住,结巴着却不说话,熙狐马上感受到了这异样的信号,涨红了脸,拉起他,往没人的地方飞跑而去。
    不慌不忙,秦夜忽地感觉自己又进入各个那种极目远望的状态。
    广良义是何等诡怪之人,立刻会意,俩人一起打马起步,忽地把四儿甩在了身后。
    眼见两者就要相遇时,化作阴影的厉鬼,忽地发出一阵喈喈怪叫声。
    一群鸡正在那里寻食,白毛狗就忽地扑上去,噙住了一只鸡。
    李阡陌正自皮里阳秋,忽听这女子自报姓名,不禁闻言坐起,心中只觉这名字似乎听过,有点耳熟,他蹙眉沉思了片刻,忽地抚掌笑道“啊,原来就是你。
    伴随着云谲波诡、起伏跌宕的生活,一个奇特女子的闯入,忽地乱了节奏……当孤独爱上孤独,一个人,就不会孤单了。
    树枝草叶忽地静了,大山骤然停止了呼吸,那一曲圆润流畅的丝弦曲乐,似天籁之音,沁入花团锦簇的山谷,惊飞一群五彩山鹊。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画亦然,画到一定程度,忽地发现了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看似顿悟,其实是渐悟,又,顿渐何曾分着?。
    忽地一个人影凌空扑至,长刀猛落。
    当晚,众人齐聚中军大帐,商议破敌之策,忽地听得外面喊声大震,侍卫来报,言刘繇与严白虎兵分四路劫寨,所幸敌楼上的士兵发现得早,未让敌兵靠近营寨。
    她的笑声初时极小,如穿过林间的一缕轻风,随后忽地拔高,仿佛狂风怒号,又如金鼓齐鸣,万马奔腾!此时已入夜,密林已渐渐静默下来。

    汉字详情

    [hu]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QR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P
    四角: 27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骨入聲合口一等xuəthuot/xuot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