忸怩
注音
ㄋ一ㄡˇ ㄋ一ˊ
词语释义
忸怩
(1)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
英
词语解释
羞愧。
《书·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 孔 传:“忸怩,心惭。”《后汉书·蔡邕传》:“於是公子仰首降阶,忸怩而避。” 宋 苏轼 《策别十二》:“其心安於为善,而忸怩於不义,是故有所不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梅村集》:“每叙及易代之际,格格阻碍,若因人笑 褚公 而并自贡其忸怩跼蹐之状。”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登时,他便镇定了,神态也潇洒起来,不再像刚才那样的忸怩了。”
犹踌躇,犹豫。
《魏书·文苑传·温子昇》:“ 文襄 馆客 元仅 曰:‘诸人当贺。’推 子昇 合陈辞。 子昇 久忸怩,乃推 陆操 焉。” 唐 韩偓 《送人弃官入道》诗:“忸怩非壮志,摆脱是良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官受黜》:“时中书舍人 裴坦 当制,忸怩含毫久之。”
退缩不前、局缩不伸貌。
《旧五代史·唐书·安重霸传》:“﹝ 安怀浦 ﹞以临陈忸怩,为 景延广 所诛。” 清 金人瑞 《秋雨甚田且坏》诗:“忸怩蚯蚓升堂陛,细碎鱼虾实沟洫。”
犹辗转。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须达 忸怩反侧,非分仿偟。”
忸怩的国语词典
惭愧难为情或不大方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公子仰首降阶,忸怩而避。」《聊斋志异.卷一.瞳人语》:「士人忸怩,吃吃而言。」也作「忸捏」。
忸怩的网络释义
忸怩
忸怩的翻译
英语:
bashful, blushing
德语:
verschämt, schüchtern, scheu , schüchtern (V)
法语:
timide, gêné
反义词
忸怩造句
别看他都二十多岁了,可一同生人说话就忸怩不安,像个大姑娘。
见了我,他立即忸怩不安起来。
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的样子已经完全消失。
她在舞台上有点忸怩作态。
她那种忸怩作态的样子,将女孩儿家娇羞柔弱的情状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出来。
我最讨厌某些女性忸怩作态,没有一点干练的气质。
他既不脸红,也不左顾右盼,也不忸怩不安。
你是堂堂男子汉,怎么竟也搔首弄姿、忸怩作态?也作“搔头弄姿”。
怪不得一提到名字,那小子就王顾左右而言他,忸怩的不得了。
青春的旋律,不是吉他弹奏的缠绵忧伤;青春的美丽,不是街衢流行的名牌时装;青春的潇洒,不是臂臀摇摆的忸怩作态;青春的快乐,不是车轮旋转的郊外飞扬。
别要被叶璐捻弄纸伞时看似忸怩的外表迷惑,这个中国美人别具风情并洋溢着热情的火花!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约翰·洛克。
妙戈相公今日院门前的一番惊人之举可是让在下大开眼界,此时又何必拿腔拿调,做这些忸怩之态。
这里有一个姑娘显然是忸忸怩怩地被推进里面的人圈。
都什么时候了还这样忸忸怩怩,真不像一个大男人。
他不像一般乡里小伙子那样忸忸怩怩,而是在说话的时候热切地望着别人的眼睛。
公众也许曾经喜欢过她,但现在她的忸怩作态和卖弄风情让人们对她的采访大失所望。
身穿锦袍,桌旁斜放一把银枪,女的仅有十四五岁年纪,长得清秀雅丽,身穿淡素色的皮袄,听众商客说得有意思,忍不住出声相问,只是给众人那么一瞧,神色间颇为忸怩。
南希虽然浑如参加辩论,但忸怩得不敢启齿。
他的脸涨得红红的,手还……个劲儿地抓耳朵,身子也不时扭动着,现出十分忸怩的样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丑声。本义:羞惭的样子)
(2) 同本义
忸,惭也。——《集韵》
颜厚有忸怩。——《书·五子之歌》
(3) 又如:忸忸怩怩(羞愧的样子);忸恨(愧恨)
(4) 通“狃”。习惯
忸之以庆赏。——《荀子·议兵》
(5) 又如:忸忖(习以为常。也作忸忖)
英文翻译
blush, be bashful, be ashamed
方言集汇
◎ 粤语:nau2 nuk6
◎ 客家话:[宝安腔] luk8 | ngiu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3 nug6 [台湾四县腔] ngiu3 nuk7 nuk8 [客英字典] ngiu3 nuk7 [海陆丰腔] ngiu3 nuk7 nuk8 [梅县腔] nuk8
◎ 潮州话:娜幼2(纽)
◎ 客家话:[宝安腔] luk8 | ngiu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3 nug6 [台湾四县腔] ngiu3 nuk7 nuk8 [客英字典] ngiu3 nuk7 [海陆丰腔] ngiu3 nuk7 nuk8 [梅县腔] nuk8
◎ 潮州话:娜幼2(纽)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肭 | 女六 | 孃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nriuk/niuk | ɳĭ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