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

wàng jì [wang ji]
繁体 忘記
注音 ㄨㄤˋ ㄐ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忘记 wàngjì

(1) 不记得过去的事;没有记住应该记住的

我忘记了他的名字
forget

词语解释

  1. 不记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乃答以岁月之久,皆忘记。”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我亦全然忘记近事,只觉如初时一般,谈説终日。” 朱自清 《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 该做的事没有想到去做。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你众女将我这教诫的言语,务要勉励,身体力行,不要怠慢忘记了。”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十六:“他伸手一摸,军帽忘记戴了,又跑回来找帽子。”

  3. 没有感觉到。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怀安浦漵暖,忘记云海宽。” 清 孙枝蔚 《九日汪叔定季甪招饮见山楼》诗:“笑声乱落梧桐树,忘记江头羽檄驰。” 李準 《耕云记》:“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那时我也忘记害怕啦!只觉得好看。”

引证解释

⒈ 不记得。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乃答以岁月之久,皆忘记。”
明李贽《与周友山书》:“我亦全然忘记近事,只觉如初时一般,谈説终日。”
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⒉ 该做的事没有想到去做。

明张居正《女诫直解》:“你众女将我这教诫的言语,务要勉励,身体力行,不要怠慢忘记了。”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十六:“他伸手一摸,军帽忘记戴了,又跑回来找帽子。”

⒊ 没有感觉到。

宋范成大《西江有单鹄行》:“怀安浦漵暖,忘记云海宽。”
清孙枝蔚《九日汪叔定季甪招饮见山楼》诗:“笑声乱落梧桐树,忘记江头羽檄驰。”
李準《耕云记》:“电闪着,雷打着,风卷着云……那时我也忘记害怕啦!只觉得好看。”

忘记的国语词典

不记得。

忘记的网络释义

忘记 (大脑记忆的一种特殊功能)

  • 忘记是记忆中的一个特殊功能。人类的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多。而忘记使得人只保留重要的、相关的信息,减轻大脑空间压力,有积极意义。
  • 忘记造句

    我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殷切希望。
    我们活着的人都不要忘记,我们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啊!
    毛主席生前总谆谆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我一生也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这件事我是铭心刻骨,怎能忘记呢?
    努力忘记,但我怎能就这样离去。
    列车已经远去,但她还是含情脉脉地伫立在那儿,忘记了回家。
    时过境迁,她早已忘记了当年的恩恩怨怨。也作“时移势迁”。
    如果我们忘记原则,所有的胜利都会化为乌有。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日本侵华的历史。
    我们忘记了,当务之急是变化的。
    人们都不会忘记秦桧的千秋骂名。
    我永远不会忘记爷爷那慈祥和蔼的面容。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
    李董事长从未忘记幼时家徒四壁的困苦情景,因此经常捐款帮助失学儿童。
    我们是吮吸着母亲的乳汁长大的,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
    你到了外国,可不能乐不思蜀,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说忘记,那是自欺欺人,自己在骗自己。
    人民不会忘记革命前辈的历史功绩。
    你对我的关怀照顾,我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

    汉字详情

    wàng [wang]
    部首: 440
    笔画: 7
    五笔: YNNU
    五行:
    仓颉: YVP
    四角: 00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4)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

    (5) 通“亡”。逃亡;遗失;灭亡

    乐隤心其如忘。——《文选·陆机·叹逝赋》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秦风·终南》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今日不为,明日忘贷。——《管子·乘马》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汉书·武五子传》

    (6) 舍弃 。如:忘私(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身(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忘命(不怕死;竭尽全力);忘倦(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忘劳(不感觉劳累;不知疲倦);忘想(不关心,不去想)

    (7) 无,没有 。如:忘翼(谓不飞去);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英文翻译

    forget; neglect; miss, omit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ong2 [沙头角腔] mong5 [梅县腔] wong5 [海陆丰腔] mong2 mong6 [客语拼音字汇] mong2 mong4 [陆丰腔] mong3 [东莞腔] mong3 [台湾四县腔] mong2 mong5 [宝安腔] m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巫放陽合去聲合口三等myangh/mvanqmĭwaŋ
    [j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SU
    四角: 3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

    忘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