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词

wēi cí [ wei ci]
繁体 微詞
注音 ㄨㄟ ㄘ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即微辞。

词语解释

  1. 即微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自序》:“ 定 哀 多微词,有所辟也; 牛 李 有异议,有所党也。爱憎一衰,论议乃公。”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微词·陆念先》:“ 陆念先 口无择言,时出微词,乃足絶倒。” 清 尤珍 《题磨崖碑》诗:“碑铭当日纪盛事,惟有扬颂无微词。”参见“ 微辞 ”。

引证解释

⒈ 即微辞。参见“微辞”。

宋周密《<齐东野语>·自序》:“定哀多微词,有所辟也; 牛李有异议,有所党也。爱憎一衰,论议乃公。”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微词·陆念先》:“陆念先口无择言,时出微词,乃足絶倒。”
清尤珍《题磨崖碑》诗:“碑铭当日纪盛事,惟有扬颂无微词。”

微词的国语词典

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词。元.周密《齐东野语.自序》:「定哀多微词,有所辟也;牛李有异议,有所党也。爱憎一衰,论议乃公。」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卷三○.微词部.陆念先》:「陆念先口无择言,时出微词,乃足绝倒。」也作「微辞」。

微词的网络释义

微词

  • 微词,汉语词语,指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 微词造句

    他自恃才高,常常不分析素材便率尔操觚,学界对他多有微词。
    脾气大易懒散,做事消极而且颇有微词,其根在胆,需要对身体加以呵护,抽空到附近郊外采点树荣苦菜,回来用电磁炉烧汤煮水喝,平时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炸之物,晚上不要熬夜,多休息。
    我难以接受把玉讲得跟解剖麻雀似的,拆碎的麻雀还叫麻雀吗?拆碎的玉,很枯燥!关于我对这堂讲座的偏颇微词,有涉狭隘之嫌,更不值一哂。
    黑老又是个胸襟坦荡之人,因不满张府中人平日的所作所为,屡有微词,从而备受排挤。
    虽然本地人工资见涨,但他们对经济增长的副作用亦颇有微词。
    的欧阳淼颇有微词,但是另一件事却令他倍感欣慰,他为虎虎找到了一个新家,从此那只虎斑猫就不用再过颠沛流离的日子了。
    在那次会议上,史密斯对我的计划颇有微词,对此我毫不费事地进行了严厉谴责。
    谢孟阳加封少有人抱怨,而夜天华无功受禄,惹来朝野微词,可西帝却是不制止,只因他着实欣赏天华之谋略。
    杨仪这鲰生自以为是襄阳大姓,一直轻视我魏家是武人出身,对父亲多有微词。
    当我遇到挫折时,是你的鼓励近在咫尺;当我得到帮助时,是你的关爱倍感雅致;当我向你诉苦时,是你的理解悉心微词;当我兴高采烈时,是你的微笑和我相伴。真正的友情能给心灵带来温馨,朋友,愿我们友谊长存!
    业内很多专家对此颇有微词,泰源盛理财担心不少投资者因此产生一种盲动,给自己的资金造成严重损失。
    上次我五天才请你吃了一顿饭,听说你颇有微词啊!这样吧,今天咱们就钓鱼,钓到多少就吃多少,钓不到我就不留饭了。
    据了解,该院乳腺中心明确标识“男宾止步”,但仍有不少陪同就医的男士“闯”进来,这让前来就诊的女患者颇有微词。
    刚好半个时辰,杨过诡状殊形地出现吓得小龙女颇有微词“过儿,你去仙岛干了些什么?”。
    人们总是对新型通话方式颇有微词,特别是抱怨移动和互联网电话通话质量的良莠不齐。
    在瑞士,首先是伦敦居民,随后是美利坚民众,都享受到了新鲜的空气,但他们对其他地方却颇有微词:认为威尼斯不过就是“拥挤不堪的西洋镜和花里胡哨的小市场。”。
    今年很多旅客对网络购票颇有微词,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对网络知之甚少的民工兄弟。
    我将对残留的错误负责,同时我也承认与那些慷慨而细心的读稿者在观点上出现些许出入时会有些微词。
    一中彭老,德高望重,教界宗师,兴致来访,亦师亦友,结文字缘,禅茶会话,言谈微词。送别彭老,思绪万千,扪心自问,不今不古,出入二世,尘缘未了,同缘未尽,苦不愖言,彭老吾师,你可岂知?吾之。
    在悉尼,一些澳大利亚银行对国际清算银行的流动性改革颇有微词。

    汉字详情

    wēi [wei]
    部首: 303
    笔画: 13
    五笔: TMGT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OUNK
    四角: 28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彳( chì);--( 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2)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形容词

    (1) 微小;轻微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副词

    (1) 秘密,偷偷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名词

    (1) 古单位名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英文翻译

    small, prefix micro-, trif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ei4
    ◎ 客家话:[梅县腔]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myoi/mvoimĭwəi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