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成语】微为繁富 【拼音】wēi wéi fán fù 【解释】稍微有些辞藻繁多。 【出处】三国·魏·曹丕 《又与吴质书》:“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
微为繁富的网络释义
微为繁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彳(
);--( )声。本义:隐秘地行走)(2)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形容词
(1) 微小;轻微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副词
(1) 秘密,偷偷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名词
(1) 古单位名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微 | 無非 | 明 | 微合 | 平聲 | 微 | 合口三等 | 微 | 止 | myoi/mvoi | mĭwəi |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姓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表示与房屋宫室有关。畐( )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像人腹满之形(参“福”字条),合“宀”为之,以示富人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本义:财产多,富裕)(2) 同本义(古跟“贫”,今跟“穷”相对)
富,备也。一曰厚也。——《说文》
富家大吉。——《易·家人》。疏:“禄位昌盛也。”
二曰富。——《书·洪范》。疏:“家丰财货也。”
以富得民。——《周礼·太宰》。注:“谓薮中财物。”
殷人贵富而尚齿。——《礼记·祭义》。注:“臣能世禄曰富。”
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曹丕《上留田》
(3) 又如:富甲(首屈一指的富户);富岁(富裕的年岁。即丰年);富殖(财货丰裕);富室(富有人家);富贵浮云(视富贵如过眼烟云,不屑一顾);富力(财力);富赡(资财丰足;渊博高超);富贾(富有的坐商;泛指富商)
(4) 通“福”(
)。古称富贵寿考为福何神不富?——《诗·大雅·瞻卬》。传:“富,福也。”?
富也者,福也。——《礼记·郊特牲》
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书·吕刑》
(5) 又如:饶福(请求降福)
(6) 多的;丰盛的
富岁子弟多赖。——《孟子》。注:“丰年也。”
且喜家中书籍最富。——《镜花缘》
动词
使富裕 。如:富国(使国家富有);富民(使民殷富);富士(使士兵富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海陆丰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宝安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东莞腔] fu5 [陆丰腔] f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富 | 方副 | 幫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piuh/piow | p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