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脍

páo kuài [ pao kuai]
繁体 庖膾
注音 ㄆㄠˊ ㄎㄨㄞˋ

词语释义

指脍﹑炙等佳肴。

词语解释

  1. 指脍、炙等佳肴。

    唐 王维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诗之三:“彫胡先晨炊,庖膾亦云至。”

引证解释

⒈ 指脍、炙等佳肴。

唐王维《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诗之三:“彫胡先晨炊,庖膾亦云至。”

庖脍的网络释义

庖脍

  • 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
  • 淮人为水族,疱脍亦已巧。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於吴产或多,於淮求则少。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不论赤鯶公,亦及长须老。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至美不外示,鱼鳖岂皆好。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焰。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
  • 汉字详情

    páo [pao]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QNV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PRU
    四角: 0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包声。广,表示房屋。本义:厨房)

    (2) 同本义

    庖,厨也。——《说文》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车攻》

    庖有肥肉。——《孟子·梁惠王上》

    客逾庖而宴。——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庖鼎(厨房里烹调的器具);庖厨(厨房);庖屋(厨房);庖宰(受宰于厨房);庖突(厨房的烟囱);庖廪(厨房和粮仓)

    (4) 厨师

    良庖岁更刀。——《庄子·养生主》

    (5) 又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三为充君之庖。——《礼记·王制》

    (6) 又如:庖人(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膳食。泛指厨师);庖正(掌理膳食的长官);庖丁解牛(喻神妙的技艺的典型);庖宰(庖厨。厨工);庖阎(厨工和守门人)

    动词

    (1) 烹调

    东坡以烹龙庖凤之手。—— 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

    (2) 又如:庖馔(烹调);庖脍(指脍、炙佳肴);庖霜(细切的鱼肉片。因色白如霜,故称);庖膳(膳食);庖炙(烧烤肉);庖正(掌管饮食官);庖羞(喻执政之臣)

    英文翻译

    kitchen; cooking, cuisin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u2 [台湾四县腔] pau2 [梅县腔] pau2 [海陆丰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pau2 po2 [宝安腔] pau2
    ◎ 潮州话:颇欧5(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rau/beaubʰau
    kuài [kua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EWFC
    五行:
    仓颉: BOMI
    四角: 78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会声。本义:细切的肉、鱼) 同本义

    脍,细切肉也。——《说文》

    肉腥细者为脍。——《礼记·内则》

    生肉为脍。——《汉书·东方朔传》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2) 又如:脍切(切细的肉或鱼)

    动词

    (1) 把鱼、肉切成薄片

    飞刀脍鲤。——张昭远《旧唐书》

    (2) 又如:脍鲤;脍刀(切肉的刀);脍截(割切)

    英文翻译

    minced meat or fish

    方言集汇

    ◎ 粤语:kui2
    ◎ 潮州话:gu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