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鼎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参与帷幄之谋、居于台鼎之位。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而私臣以闈庙,宠臣以帷鼎,位兼文武,职总内外。”
引证解释
⒈ 谓参与帷幄之谋、居于台鼎之位。
引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二表》:“而私臣以闈庙,宠臣以帷鼎,位兼文武,职总内外。”
帷鼎的网络释义
帷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隹(
)声。从巾,与丝织品有关。“帷”是帷幕。本义:围在四周的布幕) 同本义帷,在旁曰帷。——《说文》
车帷裳。——《诗·卫风·氓》
蒲蒻蔺席帐帷幢。——《急就篇》
在旁曰帷,在上曰幕。——《说文通训定声》
即将女出帷中。——《史记·滑稽列传》
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揽辔褰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帷薄(帐幔叫帷,竹簾叫薄。可供分隔内外之用);帷盖(车上的帷幕和顶盖);帷堂(丧礼所用的帷幕。设在堂上,以分隔内外);帷帏(犹帷幄。借指君主);帷幌(室内的帷幔)
动词
(1) 用幕布遮挡
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新书·连语》
(2) 又如:帷房(张帷的房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i2 [海陆丰腔] wui2 [客语拼音字汇] vui2 [台湾四县腔] wi2 [宝安腔] wui2 [陆丰腔] w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帷 | 洧悲 | 云 | 脂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脂B | wi | yi/hw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 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3) 又如: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4) 比喻帝王 。如: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5) 指宰相 。如: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6) 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如: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7) 指国家 。如: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形容词
(1) 显贵 。如:鼎臣(大臣,重臣)
(2) 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晋· 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4) 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如:鼎分(三分)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n3 den3 [客英字典] din3 [梅县腔] din3 [宝安腔] din3 [客语拼音字汇] din3 [陆丰腔] din3 [东莞腔] din3 [台湾四县腔] din3 d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頂 | 都挺 | 端 | 青開 | 上聲 | 迥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tengx/tenk | tie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