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巴结
(1) 奉承讨好
(2) 努力;勤奋
词语解释
努力;勤奋。
元 刘庭信 《折桂令·忆别》曲:“篤篤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愿他从此一心巴结正路,把从前那些邪魔永不沾染,就是好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他觉得解放以后 陶阿毛 变得比以前更好了,很关心工人的生活,自己做生活也巴结。”
奉承;讨好。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凭你怎的巴结他,他怎肯忍心害理的违天行事?” 巴金 《寒夜》十一:“他看不惯大家对总经理和 周主任 巴结的样子,那些卑下的奉承话使他发呕。”
凑合;勉强。
《红楼梦》第六四回:“若説一二百,奴才还可巴结;这五六百,奴才一时那里办得来?”
引证解释
⒈ 努力;勤奋。
引元刘庭信《折桂令·忆别》曲:“篤篤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愿他从此一心巴结正路,把从前那些邪魔永不沾染,就是好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他觉得解放以后陶阿毛变得比以前更好了,很关心工人的生活,自己做生活也巴结。”
⒉ 奉承;讨好。
引《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凭你怎的巴结他,他怎肯忍心害理的违天行事?”
巴金《寒夜》十一:“他看不惯大家对总经理和周主任巴结的样子,那些卑下的奉承话使他发呕。”
⒊ 凑合;勉强。
引《红楼梦》第六四回:“若説一二百,奴才还可巴结;这五六百,奴才一时那里办得来?”
巴结的国语词典
奉承、攀附。《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因当初是恋著为官,所以不得不仰顺朝廷,巴结外国。」《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巴结上司,好谋升转。」也作「巴劫」、「把结」。
巴结的网络释义
巴结
巴结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动词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a1 [陆丰腔] ba1 [梅县腔] ba1 [东莞腔] ba1 [客语拼音字汇] ba1 [台湾四县腔] ba1 [沙头角腔] ba1 [宝安腔] ba1 [海陆丰腔] ba1
◎ 潮州话:b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巴 | 伯加 | 幫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pra/pea | pa |
详细解释
jiē
动词
植物生长果实 。如:结瓜;开花结果
形容词
(1) 坚硬;牢固 。如:地很结
(2) 健壮 。如:结实
(3) 另见
jié
名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形容词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