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

hán chán [ han chan]
繁体 寒蟬
注音 ㄏㄢˊ ㄔㄢˊ

词语释义

寒蝉 hánchán

(1) 天冷后不叫或低鸣的蝉

winter cicada

(2) 蝉的一种,身体小,黑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翅膀透明。雄的有发音器,夏末秋初时在树上叫

寒蝉凄切。——· 柳永《雨霖铃》
a kind of cicada

词语解释

  1. 蝉的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郑玄 注:“寒蝉,寒蜩,谓蜺也。” 孔颖达 疏引 郭璞 云:“寒螿也,似蝉而小,青赤。”《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李善 注:“ 蔡邕 《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每欲一述衷情卒卒未暇也辍直枢曹闲居无事甫得和泪渍墨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原飞退鷁,情比噪寒蝉。”

  2. 寒天的蝉。秋深天寒,蝉即不鸣,故常以遇事不敢讲话比作寒蝉。

    《后汉书·党锢传·杜密》:“ 刘胜 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李贤 注:“谓寂默也。《楚词》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蝉寂漠而无声。’” 宋一鸿 《和萝庵钝公诗》:“有教既无类,敢噤寒蝉口。”

  3. 古代妇女的面饰。因状如蝉,故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向妆臺半贴寒蝉,挥玉管羞题冰蠒。”

引证解释

⒈ 蝉的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郑玄注:“寒蝉,寒蜩,谓蜺也。”
孔颖达疏引郭璞云:“寒螿也,似蝉而小,青赤。”
《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李善注:“蔡邕《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
清赵翼《汪文端师殁已数月每欲一述衷情卒卒未暇也辍直枢曹闲居无事甫得和泪渍墨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原飞退鷁,情比噪寒蝉。”

⒉ 寒天的蝉。秋深天寒,蝉即不鸣,故常以遇事不敢讲话比作寒蝉。

《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李贤注:“谓寂默也。 《楚词》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蝉寂漠而无声。’”
宋一鸿《和萝庵钝公诗》:“有教既无类,敢噤寒蝉口。”

⒊ 古代妇女的面饰。因状如蝉,故称。

明陈汝元《金莲记·小星》:“向妆臺半贴寒蝉,挥玉管羞题冰蠒。”

寒蝉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一种蝉。体长寸许,胸与背皆有黑绿斑纹,翅膀透明,脉呈淡桦色,常鸣于 秋季日暮时分,其声幽抑。

寒蝉的网络释义

寒蝉 (词语释义)

  • 寒蝉,蝉的一种。又称寒螿、 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有黄绿斑点、翅透明。
  • 寒蝉造句

    经理不在公司的时候,小李便称孤道寡,目中无人;经理一回来,他便藏头缩尾,噤若寒蝉。
    道不行则隐,莫怪我噤若寒蝉,不谈国事。
    我就是了解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才噤若寒蝉。
    母亲只用眼角一瞄,我们马上闭紧嘴巴,噤若寒蝉。
    这孩子在父亲面前。若寒蝉,看来他父亲对他太严厉了。
    平日高谈阔论,但该他们说话时,却又噤若寒蝉。
    冠以爱国之名,反对派随之噤若寒蝉。
    爸爸正在气头上,大家都噤若寒蝉,深怕再惹他生气。
    刚才还夸夸其谈,行家来了你就仗马寒蝉了。
    有时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却只是怯懦而噤若寒蝉。
    人群挤满了广场,他们秩序井然,噤若寒蝉。
    噤若寒蝉是最好的解释。
    老将军一生气,全场立即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我们噤若寒蝉地站着,眼看那条蛇逍遥自在地游来游去。
    在校长面前,李芳噤若寒蝉。
    刚刚还是芳草萋萋,绿树延绵,现在竟变得一片陌落,秋意凛冽,寒蝉凄切,王毅怔愣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吞食了这木灵珠竟会给这山林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顾心很想继续问下去,有过前车之鉴,还是噤若寒蝉的好。
    笃信“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若人人噤若寒蝉,道路以目,显然是噩梦”。
    酒席上人人面色尴尬,如同寒蝉僵鸟,鸦雀无声。
    我惊慌得如寒蝉般,哑然失声,手脚变得像冰一样凉。

    汉字详情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
    chán [chan]
    部首: 603
    笔画: 14
    五笔: J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LICWJ
    四角: 5815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单声。本义:一种昆虫。也称“知了”)

    (2) 同本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蝉科,蝉属

    蝉,以旁鸣者。——《说文》。按,尔雅谓之蜩,今苏俗谓之知了。

    寒蝉鸣。——《礼记·夏小正》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寒蝉(秋天天冷时的蝉)

    (4) 古代一种极薄的丝织品。以其薄如蝉翼而得名 。如:蝉翼罗(一种轻而薄的丝织物);蝉翼扇(轻纱制的团扇)

    形容词

    (1) 连续不断

    蝉联陵丘。——左思《吴都赋》。注:“不绝貌。”

    (2) 又如:蝉联(连续不断);婵嫣(连属,连绵不断)

    英文翻译

    cicada; continuous

    方言集汇

    ◎ 粤语:sim4 sin4

    宋本广韵

    寒蝉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