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谧

níng mì [ ning mi]
繁体 寧謐
注音 ㄋ一ㄥˊ ㄇ一ˋ

词语释义

宁谧 níngmì

(1) 安静;安宁

宁谧寂静
tranquil

词语解释

  1. 安定平静。

    《周书·文帝纪下》:“朕所以垂拱九载,实资元辅之力,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明 张居正 《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今岁秋防无警,朝野寧謐,皆老师之所遗也。” 辛雷 《一个爱说梦话的人》:“江面幽暗,静穆而宁谧。”

引证解释

⒈ 安定平静。

《周书·文帝纪下》:“朕所以垂拱九载,实资元辅之力,俾九服寧謐,诚赖翊赞之功。”
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今岁秋防无警,朝野寧謐,皆老师之所遗也。”
辛雷《一个爱说梦话的人》:“江面幽暗,静穆而宁谧。”

宁谧的国语词典

安定、平静。

宁谧的网络释义

宁谧

  • 宁谧,汉语词汇。
  • 拼音:níng mì
  • 释义:安宁而静谧。
  • 宁谧造句

    一个美满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宁谧和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
    虽灵祚修长,圣躬弗永,陛下继明绍统,遐迩一心,籓王哲茂,四维宁谧,倾耳康哉之咏,企踵升平之风。
    “自叛逆遘乱,于今八年,皇帝焦心劳思,运奇制胜,故得盗寇削平,海宇宁谧。
    我向来钟情中国的山水油画,皆因这些油画能让我寓情于景,找到心灵深处所渴求的那一片宁谧净土。
    初雪飘落时,是何等的宁谧,何等的幽静!
    惟冀各守门庭,使幽明异路,庶均归宁谧,异苔不害于同岑。
    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崎岖、神秘、壮观、肃穆……,其中不少城市还会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词,产生争逐。
    捕捉大自然,你可以轻吟落霞,浅咏余辉,去林中寻得一方宁谧;你可以孤身一人驰入萋萋的芳草地,随着明月群星融入浩瀚的宇宙;你可以投入大海的襟怀中,在海水的吻抱下,进入梦乡去追逐七彩的未来……
    这里的山是光秃秃的,没有树,但阳光下,蓝天白云仍是秀丽风景,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天上的云,是平地少见的浓、亮、立体、绵密、多层次,风声呼呼地在耳边响,阳光下的高原,有一种宁谧的美。
    这会产生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然而有时候为了在艺术上表现宁谧和静态,如此画面就与目标相去甚远。
    突然,一声尖叫从芦苇深处传来,打灭了这片芦苇的宁谧。
    只有托庇于纯粹的灵性知觉意识,才是达至宁谧和谐的正途。
    花瓣四处飘散着,铺了一地,又叠到了天上,漫无边际的艳红,灼目刺眼,却落在那两人身上时,安馨宁谧。画名为。
    于是两人背对游乐场一世的灯火繁华,望着春天夜里宁谧的林荫大道,安静而又沉默地立着,像两棵相互陪伴的树。
    自然光由笔直的光缝倾洩入幽暗的室内,水的波纹与石英岩的纹理分割,透过光的漫射呈现神秘而宁谧的强烈张力。诱导发觉人们看、听、嗅、味、触这五感极限化的感动。
    很浓很浓的雾,椰林大道上划不开的宁谧。我喜欢这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喜欢独自坐着,静静地看你醒来,你的睡姿很美,在雾中。
    悠闲的藏马鹤在红格尔大草原上安逸的踱步徘徊,青海湖是那么的美丽周围是那么的宁谧。
    看着月亮不可阻逆地高升,也就是在我们内心求索一种不寻常的宁谧。
    宽敞舒适的咖啡厅,宛如闹市中的宁谧港湾,带给您轻松闲适之感。
    面对着镜泊湖宁谧的美景,我曾想:废墟傲视着一时功名的短暂,而镜泊湖则又进一步傲视着废墟的短暂。

    汉字详情

    níng,nìng [ning,ning]
    部首: 322
    笔画: 5
    五笔: PSJ
    仓颉: JMN
    四角: 30201

    详细解释

    níng

    形容词

    (1) (本作“寍”。从宀( 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 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三日康寧。——《书·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

    归寧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寧。——《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 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

    (4) 安定 。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

    (5) 平静;宁静

    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

    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

    (6)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

    动词

    (1)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2)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

    (3) 使安定 。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

    (4) 守父母之丧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

    (5)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

    (6) 安心 。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

    (7) 返回,回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

    (8) 如:宁家(回家)

    名词

    (1) 南京的别称 。如:沪宁线

    (2)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如:陕甘宁边区

    (3) 姓

    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4) 另见 nìng

    nìng

    副词

    (1) 宁可;宁愿

    宁,愿词也。——《说文》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逊也宁固。——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斩吾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宁请汝先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副词

    (1) 岂;难道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2) 又

    子宁不嗣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宁不哀哉。——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宁止不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宁知此为归骨所。——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名词

    (1) 姓

    (2) 另见 níng

    英文翻译

    calm, peaceful, serene; health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u3 [梅县腔] du3 [海陆丰腔] du3 [客英字典] nen2 [宝安腔] du3 | l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ɖʰĭodrio/div
    [mi]
    部首: 226
    笔画: 12
    五笔: YNTL
    五行:
    仓颉: IVPHT
    四角: 337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安静) 同本义(指环境的安静,没有动荡,没有骚扰)

    谧,静语也,一曰无声也。——《说文》

    其化清谧。——《素问·气交变大论》。注:“谧,静也。”

    其政谧。——《五常正大论》。注:“谧,静也。”

    海表谧然。——《三国志·东夷传》

    四海谧然,宇内晏清。——《魏书·于栗忠传》

    内外寂谧。——《汉武帝内传》

    (2) 又如:谧然(平静的样子);谧宁(宁静);谧尔(安静的样子);谧谧(沉寂的样子)

    英文翻译

    calm, quiet, still; caut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