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

jìng mì [jing mi]
繁体 靜謐
注音 ㄐ一ㄥˋ ㄇ一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静谧 jìngmì

(1) 寂静;平静

心境静谧
peaceful; quiet

词语解释

  1. 安宁平静。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竦肃肃以静謐,密微微其清閒。” 唐 郭子仪 《享太庙乐章·广运舞》:“河海静謐,车书混同。” 清 林则徐 《会奏九龙洋面轰击夷船情形折》:“再 广东 沿海閭阎,仍俱十分静謐。” 梁斌 《红旗谱》十六:“ 春兰 睁起又黑又大的眼睛,静谧的看着 运涛 。”

  2. 平定,使安定。

    《陈书·宣帝纪论》:“克 淮 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謐封疆。”

引证解释

⒈ 安宁平静。

三国魏嵇康《琴赋》:“竦肃肃以静謐,密微微其清閒。”
唐郭子仪《享太庙乐章·广运舞》:“河海静謐,车书混同。”
清林则徐《会奏九龙洋面轰击夷船情形折》:“再广东沿海閭阎,仍俱十分静謐。”
梁斌《红旗谱》十六:“春兰睁起又黑又大的眼睛,静谧的看着运涛。”

⒉ 平定,使安定。

《陈书·宣帝纪论》:“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謐封疆。”

静谧的国语词典

安静。

如:「午后的公园十分静谧。」

静谧的网络释义

静谧

  • 静谧,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jìng mì,释义为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忧愁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出自三国(魏)嵇康《琴赋》。

静谧造句

乡村的夜,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
夜空的静谧,被星辰点缀的如此耀眼。
青山绿水的怀抱中,坐落着一处青堂瓦舍,显得那样安详静谧。
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
八月的夏夜多么静谧,多么恬适,无数星星的闪烁,昭示着对大地的酷爱。
清晨,街上是静谧的。当第一缕晨光射穿薄雾,街上便迎来了一个温馨的晨。
家乡的夏天,静谧,葱茏,秀丽,多姿。
静谧的深夜,仰头看着天空的弯月,心情豁然开郎。
整座建筑给人以一种肃穆,静谧和森严的气氛。
银色像月光铺满的林间小路,美丽静谧。
呈现给你的,是一份静谧,一份安逸,一份神秘。
欲望之海,在静谧的午夜仍然是万流涌动的。
倘佯在夜的静谧中,雪花飘飘,任她落满头发和全身。
倘若就坐在那里,目睹屋子的晦明变换,也是一种静谧的美。
白云朵朵,佛音袅袅,让人感觉时间变得柔软和静谧。
静谧的港湾里停靠着许多船只。
这声尖利的哭喊破坏了夜晚的静谧。
中秋的月光是那么静谧,那么明朗。
在月光下,我漫步在静谧的校园里面。
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夜晚的静谧。

汉字详情

jìng [jing]
部首: 801
笔画: 14
五笔: GEQH
五行:
仓颉: QBNSD
四角: 5725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 。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 。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动词

(1) 清理;使干净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名词

(1) 古州名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

英文翻译

quiet, still, motionless; gen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6

宋本广韵

[mi]
部首: 226
笔画: 12
五笔: YNTL
五行:
仓颉: IVPHT
四角: 337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安静) 同本义(指环境的安静,没有动荡,没有骚扰)

谧,静语也,一曰无声也。——《说文》

其化清谧。——《素问·气交变大论》。注:“谧,静也。”

其政谧。——《五常正大论》。注:“谧,静也。”

海表谧然。——《三国志·东夷传》

四海谧然,宇内晏清。——《魏书·于栗忠传》

内外寂谧。——《汉武帝内传》

(2) 又如:谧然(平静的样子);谧宁(宁静);谧尔(安静的样子);谧谧(沉寂的样子)

英文翻译

calm, quiet, still; caut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宋本广韵

静谧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