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

wēi zhèn [ wei zhen]
注音 ㄨㄟ ㄓㄣˋ

词语释义

亦作“威振”。

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

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

词语解释

  1. 亦作“ 威振 ”。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

    《逸周书·时训》:“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不始电,君无威震。”

  2. 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

    《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 楚庄 有 叔孙 、 子反 ,定 江 淮 ,威震诸夏。” 晋 左思 《魏都赋》:“搦 秦 起 赵 ,威振八蕃。”《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操 ( 曹操 )大喜曰:‘ 关 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今遇 令明 ,真劲敌也。’” 毛泽东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我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大部敌人,迭克名城,威震全国。”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威振”。

⒉ 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

《逸周书·时训》:“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不始电,君无威震。”

⒊ 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

《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楚庄有叔孙、子反,定江淮,威震诸夏。”
晋左思《魏都赋》:“搦秦起赵,威振八蕃。”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操(曹操 )大喜曰:‘ 关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今遇令明,真劲敌也。’”
毛泽东《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我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大部敌人,迭克名城,威震全国。”

威震的国语词典

力道和气势足以震动他人。

如:「他当年凭这套拳法威震八方。」

威震的网络释义

威震

  • 威震,汉语词语,拼音是wēi zhèn,释义是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
  • 威震造句

    威震世界我强盛无比。
    元朝的成吉思汗就是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威震欧亚,并且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元朝的成吉思汗就是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吒风云,威震欧亚,并且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產生了巨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大都曾经是叱咤风云、威震四方的革命将领。
    这就是威震天下的“铁军”。
    主人公药王宫弟子云龙游历江湖,偶遇啸天楼主千金傅婉玉,演出一场恨海难填,荡气回肠的惊世恋情,一段难解的宿命使他仗剑江湖,威震八荒。
    憎恨除威震天外的所有其他霸天虎。
    玄空听他大吹法螺,隐约听他把崂山大仙,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威震天下。
    我西凉铁骑威震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关东叛军虽众,不过土鸡瓦狗尔,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有何惧之。
    直至今日,凡是提到楚国青铜器,仍会给人一种雄风依旧、威震八方的深刻印象。
    马五哥威震滇南,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位世兄刚刚似乎对劣徒虚招‘跌扑步’不以为然,想来是手段定是挺高的。
    是以,宝幢光王佛才会执晚辈之礼,后土威震洪荒之时,他却还未出世。
    威震天根本收不住,这个时候突然将他双脚冻住,根据惯性定律,他上身仍然在向前运动,然后就直接摔到在地。
    无中生有,树上开花,请君入瓮,这三条计策使出来,威震商洛的暗河杀手集团九大高手,眨眼之间全军覆没。
    他是后来刘秀揭竿起兵的引路人,是个豪气干云、威震八方的英雄。
    恭祝所有书友虎虎生风,虎虎生威,虎头虎脑,开枷猛虎,龙盘虎踞,如虎添翼,初生牛犊不怕虎,总之虎年如虎,威震天下。
    自家庄主托塔天王晁盖威震京东,少庄主晁勇虽不习拳棒,但神力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一国之君,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却在她的身上,输了那颗心。
    数日之后,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大会各族部众,这时他威震大漠,篆古各族牧民战士,无不畏服。
    当下冒出一身冷汗,她并不知道石远是用怎样的方法,破解了她的五霞掌!这可是上品武技呀!南宫家威震梵天城的五霞掌!“死啦死啦!”。

    汉字详情

    wēi [wei]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DGV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HMV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形容词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动词

    (1)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英文翻译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台湾四县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陆丰腔] wui1 [沙头角腔] wui1 [东莞腔] wui1 [宝安腔] w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ʔĭwəiqyoi/voi
    zhèn [zhen]
    部首: 802
    笔画: 15
    五笔: FDF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BMMV
    四角: 10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辰声。雷、雨常常并作,故从雨。本义:雷,疾雷)

    (2) 同本义

    震,劈历振物者。——《说文》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春秋》。孔颖达疏:“ 何休云:震,雷也。电,霆也。”。

    (3) 又如:震震(雷、鼓、车、马等所发出的巨响);震厉(雷声);震霆(轰雷,响雷);震雷(响雷);震响(震雷似的响声)

    (4) 八卦之一。雷之象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易·说卦》。

    (5) 又如:震宫(东方);震方(震位,震维。东方);震区(东方)

    (6) 与天子有关 。如:震位(指东宫,即“太子之宫”);震宫(太子所住的宫殿);震业(帝王的事业);震储(皇储,太子)

    (7) 威势;威严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国语·周语上》

    畏君之震。——《左传·成公二年》。

    (8) 又如:震灼(威势极盛);震肃(因慑于威势而肃然)

    动词

    (1) 震动,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后汉书·张衡传》

    雷奔电泄,震天动地。——《水经注·河水》

    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汉书·刑法志》

    震惊朕师。——《书·舜典》

    余威震于殊俗。——汉· 贾谊《过秦论》

    内地为之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震掉(颤动);震域(地震波及的范围);震裂(物体因受震动而裂开);震主之威(指人威势极为盛大,使君王畏忌不安)

    (3) 震惊;惊惧;使惊惧

    愿承闲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楚辞·九章·抽思》

    簿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韩非子·八奸》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4) 又如:震汗(因惊惧而颤抖出汗);震怖(惊恐);震悸(惊怖恐惧);震慑(震惧。形容极害怕)

    (5) 心动;激动

    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国语·周语下》。

    (6) 又如:震怜(动情怜恤)

    (7) 振兴;振奋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滞久而不震,生乃不殖。——《国语》。

    (8) 又如:震奋(振作奋发);震发(奋发,奋起);震激(振作激发)

    (9) 怒

    震于廷。——《太玄·释》。范望注:“震,怒也。”。

    (10) 又如:震恚(大怒,盛怒);震扑(怒而攻打);震愤(大怒)

    (11) 地震

    八月丁酉,南宫极震。——《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震之所在。(地震所在的方位。)——《后汉书·张衡传》。

    (12) 又如:震中;震波;震级

    英文翻译

    shake, quake, tremor; exci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n3 zhin5 (zhin1) [宝安腔] zin3 [台湾四县腔] tsiin3 tsiin5 (zin1) [陆丰腔] zhin6 [沙头角腔] zun1 [客英字典] zhin3 [东莞腔] zin3 [梅县腔] zhin3 zhu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刃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h/tj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