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

shān shān lái chí [ shan shan lai chi]
繁体 姍姍來遲
注音 ㄕㄢ ㄕㄢ ㄌㄞˊ ㄔ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姗姗:行走缓慢从容的样子。形容不慌不忙,来得很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成语辨析

姗;不能写作“跚”。

成语用法

姗姗来迟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表示迟到的意思。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姗姗来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语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颜师古注:“姗姗,行貌。”
清无名氏《帝城花样·小芗传》:“小兰如芙蓉女儿,明秀无匹,姗姗来迟,媚不可言。”

⒉ 形容来得很晚。

黄远庸《虚三级省制案之轮廓》:“蹉跎復蹉跎之省制案中,被以奇异之服色、姗姗来迟者,则所谓虚三级省制案者也。”

姗姗来迟的国语词典

形容女子迟步缓来的样子。典出《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武帝李夫人既死,使方士召其魂,恍若有见。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后也用以形容人不依时赴会,害人苦等。如:「工作人员苦候了三小时,张大牌才到,而他还不知道自己姗姗来迟呢!」也作「珊珊来迟」。

姗姗来迟的网络释义

姗姗来迟 (成语解释)

  • 姗姗来迟,读音:shān shān lái chí,汉语成语;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前来得很慢。
  • 出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 姗姗来迟的翻译

    日语: ぐずぐずして遅(おく)れてやってくる
    俄语: задерживаться <прийти с большим опоздáнием>

    姗姗来迟造句

    我实在服了你,车子都跑掉了,你才姗姗来迟。
    领导约好客户开会,你如果又姗姗来迟,一定会挨批评。
    生命中越珍贵的东西越爱晚到,但只要是你的就一定会到。总有一种缘分会姗姗来迟,但只要它是真的就一定不会在离开。
    你今天上班怎么姗姗来迟,是不是贪睡起晚了?
    会都开了好长时间。她才姗姗来迟,还一步一款走进会场。
    我等的那个人姗姗来迟,见到她,不由得喜上眉梢。
    在天桥下他等了足足一个半小时,而姗姗来迟的她竟无一句抱歉的话,他真想一走了之。
    晚会开了一会儿了,小媛才姗姗来迟。
    姗姗来迟的人总有一堆奇怪的理由。
    老李姗姗来迟,害得大家在火车站等了半个钟头。
    我受不了她每次约会总是姗姗来迟,所以分手了。
    小唐做事拖拖拉拉,每次聚会总是姗姗来迟。
    老板今天约好客户开会,你如果又姗姗来迟,准被开除。
    他每次总是姗姗来迟,害得大家老等他一人。
    今年,北方的春天姗姗来迟,过了清明草还没有发芽。
    他因为亲眼目睹了那场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故画面,变得整天怏怏不乐,忧心忡忡,就连上课也总是姗姗来迟。
    炎热的夏天终于过去了,秋姑娘挽着长裙姗姗来迟。成千上百的树叶像是听了谁的命令似的,都落下了。在空中漫天飞舞,美丽极了。
    那位姗姗来迟的姑娘没有赶上班车。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
    春风来了,虽然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仍用她温暖的双手抚摸大地。

    汉字详情

    shān,shàn [shan]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VMMG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BBM
    四角: 47440

    详细解释

    shān

    副词

    缓步的样子

    偏何姗姗其来迟!——《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便姗嬖屑。——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衣曳地貌。”

    shàn

    动词

    (1) 讥讽,诽谤。此义通“讪”

    姗,诽也。从女,删省声。与讪略同。——《说文》

    自任私智,姗笑之代。——《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奏》

    显恐 天下学士姗己。——《汉书·石显传》

    (2) 又如:姗谤(讥笑诽谤);姗议(诽议);姗诮(讥刺);姗笑(讥笑,嘲笑);姗侮(讪笑侮辱,讥笑轻慢)

    英文翻译

    slander; ridicule; proceed slowly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宝安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宋本广韵

    shān,shàn [shan]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VMMG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VBBM
    四角: 47440

    详细解释

    shān

    副词

    缓步的样子

    偏何姗姗其来迟!——《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便姗嬖屑。——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衣曳地貌。”

    shàn

    动词

    (1) 讥讽,诽谤。此义通“讪”

    姗,诽也。从女,删省声。与讪略同。——《说文》

    自任私智,姗笑之代。——《汉书·异姓诸侯王表奏》

    显恐 天下学士姗己。——《汉书·石显传》

    (2) 又如:姗谤(讥笑诽谤);姗议(诽议);姗诮(讥刺);姗笑(讥笑,嘲笑);姗侮(讪笑侮辱,讥笑轻慢)

    英文翻译

    slander; ridicule; proceed slowly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3 [宝安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宋本广韵

    lái [la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OI
    五行:
    仓颉: DT
    四角: 50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3)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4)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辰(来早。明天早晨);来兹(来年;将来);来哲(后世贤智之人);来轸(后来的车,比喻后来的人或物)

    (6) 姓

    动词

    (1) 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来,至也。——《尔雅》。朱骏声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还,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许君未经订正,故沿伪至今。”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来寇(敌人来犯);来至(来到);来突(突然而来)

    (3) 归,回来,返回

    萃聚而升不来也。——《易·杂卦》。注:“还也。”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来家(回到家里来);来三去四(来来去去);来还(归来,回来);来宁(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来归(回来;归来);来舍(回归而有所定止)

    (5) 归服;归顺

    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6) 又如:来服(前来顺服)

    (7) 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8) 又如:来致(招致,招来)

    (9) 加入 中 。如:你来不来?

    (10) 让不受约束、干扰地满足 。如:来五斤;来两盘

    (11)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发生、出现 。如:问题一来就马上解决

    (12) 产生;开始;发生 。如:来路(来历;来源);来历(来由;原委);来情(情由);来情去意(来去的情由与意向);来方(来源);来龙(风水先生称主山为来龙。即龙脉的来源)

    (13) 追溯来源、血统或起源 。如:来方(来源,进项);来煞(来劲;出息)

    (14) 相当于做 。如:来不得

    (15) 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态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呀?

    (16) 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如:看来容易;说来话长

    (17) 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来画;大家都来唱歌

    (18) 〈方〉∶在 。如:来里(在这里或在那里);来哚(在);来浪(在那里)

    (19) 表示动作的趋向

    将子头与剑来。——晋· 干宝《搜神记》

    闻来垂钓碧溪上。——唐· 李白《行路难》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来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长铗归来者。——《战国策·齐策四》

    (20) 假借为“釐”( )。赐予

    来女孝孙。——《仪礼·少牢馈食礼》。郑玄注:“来,读曰釐;赐也”

    (21) 假借为“赉”。赐予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小雅·大东》。高亨注:“来,借为赉。”

    代词

    (1) 你的;你们的 。用于通信的回复中。如:来信收到;来电收到

    (2) 这

    俺哥哥传将令三四番,可怎生无一个承头的?来一个燕青将面劈,那一个 杨志头低。—— 元·佚名《黄花峪 》

    助词

    (1) 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在数量上接近精确 。如:两米来高

    (3) 用在数量或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大约 。如:二十来个

    (4) 从头到尾过去地 。如:两千年来;来日(往日;过去的日子);来日大难(本指往日艰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5) 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吾数年来欲买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数百年来。——唐《柳河东集》

    去来江口守空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来古(自古以来);来来(以来);来缘(指来生的因缘);别来无恙乎?

    (7) 用在数词后,表示列举的原因或理由。如:这些天没去看她,一来路太远;二来没功夫

    (1) 用于句尾,相当于“咧”

    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怎么嘱咐来!——《红楼梦》

    英文翻译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l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i2
    ◎ 潮州话:lai5

    宋本广韵

    chí [chi]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NY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SO
    四角: 3730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慢慢走)

    (2) 同本义。泛指慢

    迟,徐行也。——《说文》

    迟,缓也。——《广雅》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行道迟迟。——《诗·邶风·谷风》

    迟归有待。——《易·归妹》

    陵迟故也。——《荀子·宥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迟徐(缓慢);迟滞(缓慢阻滞)

    (4)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料事同而迟速不同。——魏源《默觚下》

    周少言重迟。——《汉书·杜周传》。注:“谓性非敏速也。”

    (5) 迟疑;犹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晚

    迟,晚也。——《广雅》

    汤降不迟。——《诗·商颂·长发》

    (7) 又如:他来迟了;迟疾(太晚,耽搁太久)

    (8) 早 。如:迟旦(黎明,清晨);迟明(黎明,清晨)

    (9) 长久

    昭假迟迟。——《诗·商颂·长发》

    (10) 又如:迟久(长久)

    英文翻译

    late, tardy; slow; delay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潮州话:ci5

    宋本广韵

    姗姗来迟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