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第三集:“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
成语用法
珊珊来迟作谓语、宾语;表示迟到的意思。
引证解释
⒈ 同“姍姍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引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记钱姬假途脱籍事》:“有某者, 蜀中大贾也,旅於吴,慕姬名,备蜀锦十端,踵门请见, 丽珊珊来迟,贾恨相见晚。”
清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有二美者,珊珊来迟。”
珊珊来迟的网络释义
珊珊来迟
近义词
反义词
珊珊来迟造句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海陆丰腔] san1 [东莞腔] san1 [梅县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
英文翻译coral
方言集汇◎ 粤语:sa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海陆丰腔] san1 [东莞腔] san1 [梅县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慢慢走) (2) 同本义。泛指慢 迟,徐行也。——《说文》 迟,缓也。——《广雅》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行道迟迟。——《诗·邶风·谷风》 迟归有待。——《易·归妹》 陵迟故也。——《荀子·宥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迟徐(缓慢);迟滞(缓慢阻滞) (4)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料事同而迟速不同。——魏源《默觚下》 周少言重迟。——《汉书·杜周传》。注:“谓性非敏速也。” (5) 迟疑;犹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晚 迟,晚也。——《广雅》 汤降不迟。——《诗·商颂·长发》 (7) 又如:他来迟了;迟疾(太晚,耽搁太久) (8) 早 。如:迟旦(黎明,清晨);迟明(黎明,清晨) (9) 长久 昭假迟迟。——《诗·商颂·长发》 (10) 又如:迟久(长久) 英文翻译late, tardy; slow; delay
方言集汇◎ 粤语:ci4
◎ 潮州话:ci5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