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任司法

wěi rèn sī fǎ [wei ren si fa]

词语释义

是个名词。如果细分到词素,这两个字是动宾关系。司,就是执掌的意思。

汉字详情

wěi,wēi [wei]
部首: 323
笔画: 8
五笔: T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DV
四角: 20404

详细解释

wēi

形容词

(1) 曲,委曲

委两馆于咸唐。——《楚辞·九叹·远游》

委貌,冠形有委曲之貌,上大下小也。——《释名·释首饰》

委委佗佗。——《诗·鄘风·君子偕老》

(2) 另见 wěi

wěi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禾。“女”表顺随,“禾”表委曲。本义:曲折)

(2) 同本义

委,委随也。——《说文》。按,委随犹委蛇。

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史记·天官书》

(3) 又如:委折(曲折);委注(曲折流往);委宛(委曲婉转);委纡(曲折);委延(曲折蜿蜒);委坠(曲折,遥远)

(4) 堆积,存放

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庄子·养生主》

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燕策》

委,犹积也。——《文选·芜城赋》注

粢盛委之所藏也。——《公羊传·桓公十四年》

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周礼·地官》

(5) 委托

愿委之于子。——《战国策·齐策一》

委广州府余。——《广东军务记》

(6) 又如:委计(托付以国家大计);委付(委托;嘱咐);委冰(托媒人);委政(付以政柄);委勘(交付审查);委权(授以权柄);委属(托付);委遇(信任)

(7) 丢弃,抛弃

委,弃也。——《广雅》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方正》

(8) 又如:委去(委弃而离去);委世(弃世);委仗(丢弃武器);委伏(委弃埋没);委舍(舍弃,委卸);委叛(弃官叛离);委捐(放弃,丢掉)

(9) 委任,任命,委派 。如:委札(委任文件);委用(任用);委成(委任而责成);委使(任用);委命(委派,任命);委重(委以重任);委信(委任信赖);委寄(委任托付);委诚(委任、信用)

(10) 推卸;推诿

司马欲委罪于孤耶?——《晋书·王裒传》

(11) 又如:委咎(归罪);委卸(推卸)

(12) 安,安于

乐天安分,以至百年。——陶潜《自祭文》

(13) 随顺,顺从 。如:委贽(指人臣拜见君主时,屈膝委体于地);委化(随任自然的变化);委分(任凭天命);委质(下拜;屈膝委身于地下,后引申为托身;归顺。质:形体);委制(归顺并接受约束);委和(随顺自然);委面(归顺称臣);委从(随顺,顺从)

(14) 通“萎”。委顿,衰败 。如:委花(落花);委困(委顿困乏);委绝(衰亡,衰败);委然(困顿)

(15) 交付,给

婆惜道:“第二件,我头上带的,我身上穿的,家里使用的,虽都是你办的,也委一纸文书,不许你日后来讨。”——《水浒传》

名词

(1) 水的下流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礼记》

(2) 后称事情的本末为原委或源委

(3) 帽檐,冠檐

委武玄缟而后蕤。——《礼记》

(4) 委员会的省称 。如:常委;省委

(5) 委员的省称 。如:政委

(6) 末尾

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骠国乐》

形容词

(1) 懈倦,疲惫 。如:委劣(委顿,衰弱);委惰(疲倦);委委悴悴(无精打彩)

(2) 琐碎;鄙陋

副词

(1) 确实 。如:委知(确实知道);委的(的确);委是(确实);委果(果然;确实);委的(确实);委系(确实是)

(2) 另见 wēi

英文翻译

appoint, send, commi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wai2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wui3 we6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东莞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vui3 [宝安腔] wui1 [台湾四县腔] wi1 wi3 we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爲支B合平聲合口三等支Bqye/weʔĭwe
rèn,rén [re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T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HG
四角: 22214

详细解释

rén

名词

(1) 汉王莽时女子爵位名。用以称公主

其女皆为任。——《汉书·王莽传》

(2) 古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曲

任,南蛮之乐也。——《礼记·明堂位》

(3) 姓

形容词

(1) 通“壬”。壬人,狡猾骗人的;巧言谄媚的

惇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孔任不行。——《后汉书·致恽传》

(2) 又如:任人(佞人。品行不端的人)

(3) 另见 rèn

rèn

动词

(1) (形声。从人,壬( rén)声。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

(2) 同本义

悲灵均之任石。——郭璞《江赋》

是任是负。——《诗·大雅·生民》。注:“任,犹抱也。”

负任担荷。——《国语·齐语》。注:“任,抱也。”

负任儋荷。——《国语·齐语》。注;“犹抱也。”

任重石之何益。——《楚辞·悲回风》

(3) 又如:任石(负石。负以重石);任车(载物负重之车);任负(负载,承载)

(4) 堪;承当;禁受

病不任行。——《史记·白起传》

身被大病,不任茅土。——《后汉书·丁鸿传》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副将史德威慨然任之。——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5) 又如:任受(承受,忍受);任患(承受祸患,承担过失);任过(承担过失);任堪(承受,禁受)

(6) 保举;担保,保用

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周礼·大司徒》

重怒难任。——《左传·僖公十五年》。注:“当也。”

(7) 又如:任出(取保出狱);任保(担保)

(8)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以任邦国。——《周礼·大司马》

以九职任万民》

(9) 又如:任良(任用贤才);任贤(委用德才兼备的人);任能(委用有才能的人);任势(利用形势);新任厂长; 任官(委任官职);任臣(委用臣下);任寄(委任;付托)

(10) 讲信用;相信;信任

任,保也。——《说文》

为气任侠。——《史记·季布栾布传》

吾权任子以死生。——《管子·大匡》

王甚任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又如:任属(信用托付);任信(信任);任待(信赖器重)

(12) 听凭,任凭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曷不委心任去留。——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任兴(任性;凭兴趣);任抓掀(任意选用;任意拿);任谤任劳(任劳任怨;不怕别人诽谤,不辞劳苦);任忒(听任差错;任意妄为);任令(听凭,任凭);任委(任随,任凭);任真(听其自然);任臆(任随心意)

(14) 放纵,无拘束

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商君书·弱民》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

感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晋书·阮咸传》

(15) 又如:任达(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

(16) 使用

为百姓积任器。——《周礼·司隶》

(17) 又如:任力(使用民力);任数(用权谋,使心计);任谋(使用权谋;运用策略);任算(施用计谋,进行谋算)

(18) 负责,主持 。如:任持(主持;维持);任政(执政);任上(居职理事)

(19) 怀孕。后作“妊”

周后妃任 成王於身。——《大戴礼·保傅》

初,李亲任 政君在身。——《汉书·元后传》。 师古曰:“任,怀任。”

初,刘媪任 高祖——《汉书·叙传上》

(20) 又如:任娠(怀孕;任身)

(21) 立功

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周礼》

名词

(1) 担子,行李

门子治任将归。——《孟子》。注:“担也。”

班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礼记·祭义》。注:“所担持也。”

(2) 又如:治任(收拾行李)

(3) 职责

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之任也。——《韩非子》

(4) 任职期 。如:任内;任满(任职期满)

(5) 任务;责任。任何人应对其负责或承担的事务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伟、 允之任也。—— 诸葛亮《出师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告子下》

(6) 又如:任责(责任);任道(可担负重任的仁人志士);任属巨肩(责任重大)

(7) 职位 。如:离任;就任

(8) 担任公职,特别是文官职务的人 。如:历任;原任

(9) 人质

皆请降送任于勒。——《晋书》

(10) 丝;线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汉书》

(11) 能力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韩非子》

(12) 劳役

赋敛重数,百姓任罢。——《汉书》。颜师古注:“任,谓役事也。”

(1)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纵使”、“即使 ”

任是深山最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2) 表示条件关系,相当于“不论”、“无论” 。如:任事儿(所有的事);任吗儿(不论什么);任么(无论什么)

量词

(1) 用于担任官职的次数

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2) 另见 rén

英文翻译

trust to, rely on, appoint; to bear, duty, office; allow

方言集汇

◎ 粤语:jam4 jam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m5 ngim5 [梅县腔] niung5 jim5 ngim5 [客语拼音字汇] ngim4 [客英字典] jim5 ngim5 [东莞腔] ngim3 [海陆丰腔] rim6 ngim6 [宝安腔] ngim3 [沙头角腔] gnim5 [陆丰腔] gnim6
◎ 潮州话:〖rim6(jĩm) [澄海]ring6〗 〖rim7 (jīm)[澄海]ri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如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nʑĭĕmnjim/rim
[s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NG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MR
四角: 176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2)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司,臣司事于外者。——《说文》

司,臣也。——《广雅》

司,主也。——《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

司王朝。——《周礼·师氏》

司,主也。——《广雅》

曰司徒。——《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韩非子·扬权》

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各司其事;司籍(管理典籍);司掌(掌管,管理;管理的人);司方(掌管一方;古称指南车);司铎(掌管文教。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司衡(主管;主宰);司勋(主管功赏之事);司卫(负责保卫)

(4) 承担

实为人朴素无文,推听掌家 樊得和 孙升等为提掇,众享其利,而 实司其名。—— 明· 刘若愚《酌中志》

(5) 通“伺”。侦察,观察

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墨子·号令》

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荀子·王霸》

居家相察,出入相司。——《盐铁论·周秦》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周礼·媒氏》。注:“犹察也。”

以为物而司之。——《汉书·高五王传》。注:“察视之也。”

以司日月之长短。——《山海经·大荒西经》

名词

(1) 官吏;方面之长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文武之司;疆场之司;司会(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财政);司吏(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司直(古官名。西汉时设置。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位于司隶校尉之上。东汉时改属司徒,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司禄(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班禄事)

(3) 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

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财政部计划司

(5) 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有御史偶阵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明史·海瑞传》

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都司;土司;藩司;司房(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刑房);司道(巡抚的主要属官,司即藩司,臬司;道即道员,包括守道和巡道);司狱司(管监狱的机关)

(7) 复姓的一部分 。如:司马;司徒;司空;司马牛之叹(司马牛,孔子弟子。他曾慨叹:“人皆有兄弟,我独亡。”亡:无);司马温公(指北宋司马光。三朝为官,追封温国公);司马琴心(求爱之情。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风流多情,司马相如以琴弹《凤求凰》曲挑动她,终致文君夜奔)

英文翻译

take charge of, control, manage; offic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梅县腔] se1 [沙头角腔] su1 [客英字典] si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台湾四县腔] sii1 [东莞腔] su1 [宝安腔] su1 [陆丰腔] si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兹平聲開口三等si/siosĭə
[fa]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F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I
四角: 34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法虽今而在。

(4) 又如:合法;犯法;法禁(刑法和禁令)

(5) 法令;规章;制度

汉法令非行也。——汉· 贾谊《治安策》

(6) 又如:法日(制度规定的日子)

(7) 标准;模式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8) 又如:法戒(楷式和监戒)

(9) 方法;办法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10) 又如:用法;分类法;法套(办法);法儿(法子;办法)

(11) 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12) 尊称佛家的事物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3)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14) 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15) 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如:仗剑作法

(16) 法国的简称

余闻法人好胜。——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7) 姓

动词

(1) 合法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2) 效法

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唐· 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法常可(效法通常的做法。常可,指旧制度);法天(效法自然和天道);法古(效法古代);法循(效法遵循)

(4) 守法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5) 依法处治

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英文翻译

law, rule, regulation, statute; France, French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p7 [梅县腔] fap7 [台湾四县腔] fap7 [客英字典] fap7 [陆丰腔] fap7 [客语拼音字汇] fab5 [沙头角腔] fap7 [东莞腔] fap7 [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四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乏入聲合口三等pĭwɐppyap/pv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