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wēi
形容词
(1) 曲,委曲
委两馆于咸唐。——《楚辞·九叹·远游》
委貌,冠形有委曲之貌,上大下小也。——《释名·释首饰》
委委佗佗。——《诗·鄘风·君子偕老》
(2) 另见
wěi
动词
(1) (会意。从女,从禾。“女”表顺随,“禾”表委曲。本义:曲折)
(2) 同本义
委,委随也。——《说文》。按,委随犹委蛇。
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史记·天官书》
(3) 又如:委折(曲折);委注(曲折流往);委宛(委曲婉转);委纡(曲折);委延(曲折蜿蜒);委坠(曲折,遥远)
(4) 堆积,存放
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庄子·养生主》
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燕策》
委,犹积也。——《文选·芜城赋》注
粢盛委之所藏也。——《公羊传·桓公十四年》
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周礼·地官》
(5) 委托
愿委之于子。——《战国策·齐策一》
委广州府余。——《广东军务记》
(6) 又如:委计(托付以国家大计);委付(委托;嘱咐);委冰(托媒人);委政(付以政柄);委勘(交付审查);委权(授以权柄);委属(托付);委遇(信任)
(7) 丢弃,抛弃
委,弃也。——《广雅》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相委而去。——《世说新语·方正》
(8) 又如:委去(委弃而离去);委世(弃世);委仗(丢弃武器);委伏(委弃埋没);委舍(舍弃,委卸);委叛(弃官叛离);委捐(放弃,丢掉)
(9) 委任,任命,委派 。如:委札(委任文件);委用(任用);委成(委任而责成);委使(任用);委命(委派,任命);委重(委以重任);委信(委任信赖);委寄(委任托付);委诚(委任、信用)
(10) 推卸;推诿
司马欲委罪于孤耶?——《晋书·王裒传》
(11) 又如:委咎(归罪);委卸(推卸)
(12) 安,安于
乐天安分,以至百年。——陶潜《自祭文》
(13) 随顺,顺从 。如:委贽(指人臣拜见君主时,屈膝委体于地);委化(随任自然的变化);委分(任凭天命);委质(下拜;屈膝委身于地下,后引申为托身;归顺。质:形体);委制(归顺并接受约束);委和(随顺自然);委面(归顺称臣);委从(随顺,顺从)
(14) 通“萎”。委顿,衰败 。如:委花(落花);委困(委顿困乏);委绝(衰亡,衰败);委然(困顿)
(15) 交付,给
婆惜道:“第二件,我头上带的,我身上穿的,家里使用的,虽都是你办的,也委一纸文书,不许你日后来讨。”——《水浒传》
名词
(1) 水的下流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礼记》
(2) 后称事情的本末为原委或源委
(3) 帽檐,冠檐
委武玄缟而后蕤。——《礼记》
(4) 委员会的省称 。如:常委;省委
(5) 委员的省称 。如:政委
(6) 末尾
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骠国乐》
形容词
(1) 懈倦,疲惫 。如:委劣(委顿,衰弱);委惰(疲倦);委委悴悴(无精打彩)
(2) 琐碎;鄙陋
副词
(1) 确实 。如:委知(确实知道);委的(的确);委是(确实);委果(果然;确实);委的(确实);委系(确实是)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wui3 we6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东莞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vui3 [宝安腔] wui1 [台湾四县腔] wi1 wi3 we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逶 | 於爲 | 影 | 支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支B | 止 | qye/we | ʔĭw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于 | 羽俱 | 云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yo/hiu | ĭu |
详细解释
代词
(1)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2)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3)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4) 己方;己国 。如:敌我友;我每(我们);我伲(方言。我们);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形容词
(1) 自己的 。如:我生(我之行为);我仪(我的匹配)
(2) 表示亲密的 。如:我丈(对老人的亲切称呼);我老彭;我老叶;我东海
(3)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我,顷顿也。——《说文》。段玉裁注:“谓倾侧也。顷,头不正也。顿,下首也。故引申为顷侧之意。”
动词
杀
我伐用张。——《书·泰誓中》
我,古杀字。——《说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a1 ngai2 ngoe.2 ngo1 [海陆丰腔] ngo1 ngo3 (ngai2) [客语拼音字汇] ngai2 ngo1 [客英字典] ngo1 ngo3 [沙头角腔] nga1 ngo1 ngai2 [台湾四县腔] ngo1 ngo3 (ngai2) [东莞腔] ngo1 [宝安腔] ngo1 [陆丰腔] ngo1
◎ 潮州话:u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我 | 五可 | 疑 | 歌 | 上聲 | 哿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ŋɑ | ngax/nga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心 | 息林 | 心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sĭĕm | s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