奄忽

yǎn hū [ yan hu]
注音 一ㄢˇ ㄏㄨ

词语释义

奄忽 yǎnhū

(1) 忽然,突然

奄忽如神
suddenly;quickly;all of a sudden

(2) 指死去

die

词语解释

  1. 疾速,倏忽。

    《韩诗外传》卷十一:“奄忽龙变,仁义沉浮。”《旧唐书·刘仁轨传》:“奄忽长逝,衔恨九泉。” 明 归有光 《寒花葬志》:“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2. 指死亡。

    《后汉书·赵岐传》:“卧蓐七年,自虑奄忽,乃为遗令勑兄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岂求备礼乎?” 宋 苏轼 《与鲁直书》之二:“独元老奄忽,为之流涕。”

引证解释

⒈ 疾速,倏忽。

《韩诗外传》卷十一:“奄忽龙变,仁义沉浮。”
《旧唐书·刘仁轨传》:“奄忽长逝,衔恨九泉。”
明归有光《寒花葬志》:“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⒉ 指死亡。

《后汉书·赵岐传》:“卧蓐七年,自虑奄忽,乃为遗令勑兄子。”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岂求备礼乎?”
宋苏轼《与鲁直书》之二:“独元老奄忽,为之流涕。”

奄忽的国语词典

倏忽、忽然。

奄忽的网络释义

奄忽

  • 奄忽yǎn hū ,汉语词汇,释义为疾速,倏忽。死亡。
  • 奄忽造句

    一朝机遇奄忽至,胆气豪放冲乾坤。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一已。归有光 
    一句厉喝,却有两个声音,奄忽人影一闪,萧进如离弦之箭,一窜而出,出手硬按住洪彪的膝盖。
    倘假以时日,时运奄忽而至,必有所收获,遂成心意矣。
    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犹且如此,况远处绝域如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蛮夷之俗,畏壮侮老,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既登三事,望获毗辅之助,如何奄忽,天命不永!曾参临没,易箦以礼;晏婴尚俭,遣车降制。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
    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若丧考妣。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仰视浮云地,奄忽互相踰。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李陵 
    只是奄忽间,手中的刀绽出了一闪白影。

    汉字详情

    yǎn,yān [yan]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JN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LWU
    四角: 40716

    详细解释

    副词

    (1) 突然地

    奄忽灭没。——马融《长笛赋》。注:“奄遽也。”

    (2) 又如:奄然(突然;悄然);奄至(急速来到)

    形容词

    气息微弱的样子

    奄,息也。——《方言》十

    奄息葱极。——《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奄然休息也。”

    神奄留。——《汉书·礼乐志》。按,安也。

    英文翻译

    ere long; remain, tarry; feeb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m1 jim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am1 [梅县腔] jam3 jam1 [宝安腔] jam3 jam1 [客英字典] jam1 [海陆丰腔] ram1 [客语拼音字汇] y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十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衣儉鹽B上聲開口三等鹽Bqiemx/yeemʔĭɛm
    [hu]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QR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PHP
    四角: 27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副词

    (1)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形容词

    (1) 急速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名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2) 姓

    英文翻译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f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t7 [客英字典] fut7 [沙头角腔] fut7 [梅县腔] fut7 [东莞腔] f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陆丰腔] f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一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骨入聲合口一等xuəthuot/xu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