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肿
繁体
壅腫
注音
ㄩㄥ ㄓㄨㄥˇ
词语释义
1.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 2.喻不成材,不合尺度。
词语解释
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则民病血壅肿,目不明。”
喻不成材,不合尺度。
清 朱仕琇 《答邓副使悔庵书》:“窃 仕琇 壅肿弃材,不中尺度。”
引证解释
⒈ 因血管堵塞等原因而引起的肿胀。
引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则民病血壅肿,目不明。”
⒉ 喻不成材,不合尺度。
引清朱仕琇《答邓副使悔庵书》:“窃仕琇壅肿弃材,不中尺度。”
壅肿的网络释义
壅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雍声。本义:塞。阻塞;阻挡)
(2) 同本义
壅,障也。——《广雅》
雍,隔也。
业贯万世而不壅。——《淮南子·主术》
川壅而溃。——《左传·宣公十二年》
则民病血壅肿,目不明。——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
(3) 又如:壅防(堵塞);壅阻(堵塞);壅淤(淤塞;不流通);壅闭(堵塞);壅肿(因血管堵塞而引起的肿痛)
(4) 障蔽;遮盖
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战国策·齐策》。注:“壅,蔽也。”
其君处壅翳蔽塞,窕邃弗章,倚以陵墓,带以曲房。——三国魏· 阮籍《东平赋》
(5) 又如:壅劫(被蒙蔽挟制);壅君(受蒙蔽的君王;昏君);壅围(遮蔽);壅翳(隐蔽;障隔)
(6) 堆积
于是决去壅土,疏导江涛。——唐· 柳宗元《兴州江运记》
(7) 又如:壅积(堆积)
英文翻译
to obstruct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1 jung2
◎ 客家话:[宝安腔] jung1 [梅县腔] jung3 [台湾四县腔] jung1 jung3 [客英字典] jung3 jung1 [海陆丰腔] rung1 rung3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yung1 [陆丰腔] jung3
◎ 潮州话:iong3 iong2 (ìong íong)
◎ 客家话:[宝安腔] jung1 [梅县腔] jung3 [台湾四县腔] jung1 jung3 [客英字典] jung3 jung1 [海陆丰腔] rung1 rung3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yung1 [陆丰腔] jung3
◎ 潮州话:iong3 iong2 (ìong í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邕 | 於容 | 影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ʔĭwoŋ | qyung/ivng |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肉,中(重)声。本义:痈) 同本义
肿,痈也。——《说文》
肉暴长曰肿。——《论衡·状留》
肿疡。——《周礼·疡医》。注:“痈而上创者。”
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吕氏春秋·尽数》
疡医掌肿疡。——《周礼·天官》。郑玄注:“肿疡,痈而上生疮者”
动词
(1) 浮胀;肿胀
看那店主人,打的半边脸都肿了,半日挣扎不起。——《水浒传》
(2) 又如:肿泄(病名。腹泻及手足浮肿);肿哙(虚肿);肿疡(痈;毒疮);肿病(病名。即水肿。通称浮肿)
英文翻译
swell; swollen; swel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