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填补
(1) 补上
词语解释
犹补偿,补上。
《朱子语类》卷十七:“悠悠度日,一日不做得一日工夫,只见没长进,如何要填补前面?”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梅村病中诗》:“ 太仓 吴梅村 伟业 祭酒,辛亥元旦,梦上帝召为 泰山 府君。是岁病革,有絶命词云:‘忍死偷生廿载餘,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须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 巴金 《寒夜》十八:“你把伙食钱扯了,还是要填补的。”
补充空缺。
《元史·选举志》:“﹝ 至元 ﹞十三年,省议:‘行工部令史与六部令史一体,於应补人内挨次填补。’” 巴金 《砂丁》七:“过了几天就有人来填补他的缺额。”
填平修补。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三章:“他们在呼啸的寒风里穿着单薄的衣裙,拿着铁锹大镐,填补着炸弹坑。”
引证解释
⒈ 犹补偿,补上。
引《朱子语类》卷十七:“悠悠度日,一日不做得一日工夫,只见没长进,如何要填补前面?”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一·梅村病中诗》:“太仓吴梅村伟业祭酒,辛亥元旦,梦上帝召为泰山府君。是岁病革,有絶命词云:‘忍死偷生廿载餘,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须填补,纵比鸿毛也不如。’”
巴金《寒夜》十八:“你把伙食钱扯了,还是要填补的。”
⒉ 补充空缺。
引《元史·选举志》:“﹝至元﹞十三年,省议:‘行工部令史与六部令史一体,於应补人内挨次填补。’”
巴金《砂丁》七:“过了几天就有人来填补他的缺额。”
⒊ 填平修补。
引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三章:“他们在呼啸的寒风里穿着单薄的衣裙,拿着铁锹大镐,填补着炸弹坑。”
填补的国语词典
补足缺额。
如:「这条马路到处都是坑洞,实在应该立刻派人来填补,以免发生危险。」
填补的网络释义
填补
反义词
填补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真声。本义:充塞)
(2) 同本义
填,塞也。——《说文》
填坑满谷。——《史记·司马相如传》
填如也。——《荀子·大略》
宾客亦填门。——《汉书·郑当时传》
负草填之。——《资治通鉴》
门人弟子填其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填馅(填空;代替);填引(加引);填坑满谷(塞满坑谷);填街(充塞街道);填咽(充满空间);填盈(充满);填宫(古代犯官家属没入宫廷);填门(填户。形容登门人多);填噎(堵塞,拥挤)
(4) 填写,写入 。
(5) 如:填纳税表;填报(填写上报);填造(填写编制);填红(旧时官员用红笔填写年月日);填具(填写具呈);填画(填写描画)
(6) 补充 。
(7) 如:填替(补充代替);填纳(补缴)
(8) 涂饰,涂抹 。
(9) 如:填金;填白(在瓷器的深色图案中填月白色瓷);填漆
(10) 通“颠”。跌落 。
(11) 如:填笮(颠仆困顿);填死(送死);填仆(倾跌仆倒)
副词
(1) 白白 。
(2) 如:填限(白白作出牺牲);填送(把财物白白送人);填嗓(把财物白白送人);填还(白送;填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ien2 [梅县腔] tien2 [宝安腔] ten2 [客语拼音字汇] tian2 [东莞腔] t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田 | 徒年 | 定 | 先開 | 平聲 | 先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dʰien | de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 同本义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 白居易《村居卧病》
(3)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4) 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 杜甫《佳人》
(5) 又如:修桥补路;补天济世(修补天道,救济世人);补天(传说古代之时,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使无缺损;比喻挽回时运)
(6)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7) 又如: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弥补(把不足的部分填足)
(8) 弥补
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烝民》
必能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齐民要术·种谷》
(9) 又如:补刖(弥补被刖的脚跟。比喻矫正缺失,使归真返朴);补拙(弥补愚钝);补苴(弥补缺漏)
(10) 济助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11) 又如:补益(裨补助益);补报(增补);补裨(增益补阙)
(12) 补养;滋补
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
(13) 又如:补理(滋补调理);补导(采补和导引。道家的养生术)
(14) 官有缺位,选员补充 。如: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补官(补授官职)
名词
(1) 补子 。如:补服;补褂朝珠(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 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2) 补品,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 。如:大补
(3) 春秋时地名 。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