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调整
(1) 重新调配整顿,使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
词语解释
调弄整治。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太祖 天性悟音律。末年郊饗,觉雅乐声高,谓乐臣曰:‘必圭黍尺度之差。’詔 峴 平之。 峴 精意调整而终不和。” 萧军 《羊·初秋的风》:“胡琴响了,起始是调整琴弦,接着清妙的一串串拉起来。” 朱光潜 《艺文杂谈·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重新调配或安排,使合于新的情况。
巴金 《寒夜》十四:“前些天我们行里在闹着调整待遇,后来因为 湘 桂 战事搁下来了。” 周恩来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还会继续,但是城市和乡村,部队和地方,慢慢地调整是需要的。”
引证解释
⒈ 调弄整治。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五:“太祖天性悟音律。末年郊饗,觉雅乐声高,谓乐臣曰:‘必圭黍尺度之差。’詔峴平之。
引峴精意调整而终不和。”
萧军《羊·初秋的风》:“胡琴响了,起始是调整琴弦,接着清妙的一串串拉起来。”
朱光潜《艺文杂谈·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⒉ 重新调配或安排,使合于新的情况。
引巴金《寒夜》十四:“前些天我们行里在闹着调整待遇,后来因为湘桂战事搁下来了。”
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还会继续,但是城市和乡村,部队和地方,慢慢地调整是需要的。”
调整的国语词典
调理整顿人事物的现况。如人事异动、改变习惯、改订价格等。
调整的网络释义
调整
反义词
调整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iào
动词
(1) (形声。从言,周声。(
)本义:声音调和;协调)(2) 选拔或提拔官吏
调故吏。——《汉书·昭帝纪》。注:“谓发选也。”
调关东轻车锐卒。——《汉书·宣帝纪》
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汉书》
婿竟不调。——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调头(换地方;自主的妓女迁居);调职(公务员调换服务单位)
(4) 征用,提取,征发
特选横调。——《后汉书·左雄传》。注:“征也。”
(5) 又如:调发(征发);调练(征调操练);调取(发命令取人)
(6) 调动
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去来征战。——《西游记》
(7) 又如:调人;调干部;调遣;调阵子(调阵。舞台上演员扮兵将调兵布阵的样子);调补(调动填补官职空缺);调派(分派);调拨(调遣分派);调三惑四(挑拨离间)
(8) 转动 。如:调眼色(眉目传情,用目光示意)
(9) 计算;调查
调立城邑。——《汉书·晁错传》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汉书》
(10) 耍弄。通“掉”。如:调嘴(卖弄口舌。即耍嘴皮子);调慌(撒谎);调嚣虚(弄虚头,作假);调罨子(耍弄花招);调嘴弄舌(耍嘴,卖弄口舌)
(11) 同“掉”
杨志调过朴刀便打。——《水浒传》
名词
(1) 腔调,一个地区的本地人或居民的典型的言语习惯 。如:他带山东调;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分类);调符(用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
(2) 构成句子或词组语调成分的某种特有的音调或音调变化 。如:高调
(3) 曲调,单个音符或乐音的节奏上的编列,音乐的旋律 。如:二黄调;四平调;调性(音乐名词);调门(中国传统剧曲的歌唱者对于音调高低的音乐名词)
(4) 调式,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 。如:大调
(5) 格调,人的才气风格 。
谁爱风流高格调。——唐· 秦韬玉《贫女》
(6) 又如:才调;雅调
(7) 意见、主张的基本倾向。如:论调;唱高调
tiáo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周声。本义:和谐;协调) 同本义
调,和也。——《说文》
合得周密谓之调。——《贾子道术》
调和乐也。——《荀子·臣道》
弓矢既调。——《诗·小雅·车攻》
调悦者,情之道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调而应之。——《庄子·知北游》
帝善其调达,乃敕一御妓奏笛。——《晋书·桓伊传》
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贾思勰《齐民要术》
(2) 又如:调元(调和大化阴阳的元气);调序(调和);调琴(调和琴弦,弹琴);调畅(调和通畅);调适(调和顺适);调调(风吹物摇动的样子);调变(调和,调理)
动词
(1) 调节
调竽笙篪篁。——《礼记·月令》
(2) 又如:调排(调整安排);调风(整顿风俗);调气(调节四时的气候);调息(调节呼吸)
(3) 驯服;训练
无鞭策,虽造父不能调驷马。——《盐铁论》
(4) 调治;调养(调治保养)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5) 又如:调鼎持衡(比喻治理国家);调息(调养休息);调治(医疗;疗治)
(6) 嘲笑
唐僧渊目深而鼻高, 王丞相每调之。——《世说新语》
(7) 如:调喉(取笑);调侃(用言语戏弄;嘲弄)
(8) 搀合 。
(9) 如:调三窝四(搬弄是非);调白(挑唆);调味
(10) 经搅拌、摇晃混合 。
(11) 如:调和鼎鼐(在鼎里调和食物。比喻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亦喻宰相之职);调匀;调色
(12) 调节音高或使之入调 。
(13) 如:调弦;调高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
(14) 演奏
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5) 调济
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盐铁论》
(16) 调戏
李师师再与 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水浒传》
(17) 又如:调光(勾引;调情);调引(引逗;勾引)
(18) 掷;丢
我看了,搬起一块大石,调打下去。——《西游记》
(19) 耍 。
(20) 如:调嘴调舌(耍嘴皮);调嘴(耍嘴皮子);调脾(耍脾气;顽皮)
(21) 调弄,弹奏
可以调素琴。——《三国志·诸葛亮传》
名词
(1) 烹调,调味
一鼎之调。——《吕氏春秋·察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攴(
)从束从正,正亦声。攴是敲打,束是约束,使之归于正。合起来表示整齐。本义:整齐)(2) 同本义
整,齐也。——《说文》
整设于屏外。——《礼记·月令》。注:“整,正列也。”
以乱易整,不武。——《左传·僖公三十年》
(3) 又如:整娖(整齐,条理分明);整立(整齐地矗立);整扮(打扮整齐);整设(整齐阵列);整蔚(整齐而华丽)
(4) 端正,端庄
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世说新语》
(5) 又如:整心(正心,端正思想);整秀(端庄俊秀);整身(身体端正,穿戴整齐);整美(端正美好)
(6) 整个;完整;全部在内
小姐越发闷上加闷,整日眉头不展。——《儒林外史》
(7) 又如:十二点整;整夜不眠;整年;整月;整一(统一)
动词
(1) 整理;整治
整法度。(整顿法令制度。)——《后汉书·张衡传》
整羁鞘。——《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整旅(整顿军队);整比(整理排比);整弁(整冠);整休(一面整顿,一面休息);整次(整理编次);整抖(整理);整束(整理收拾);整兵(整饬军队)
(3) 修补,修理
庆基殿如的有损漏,只令三司差官整补,不得理为劳绩。—— 宋· 欧阳修《论罢修奉先寺等状》
(4) 又如:整刷(整治刷新);整拾(整修,收拾)
(5) 使吃苦头 。如:整人;整篓洒油,满地检芝麻(抓了小头,丢了大头,吃了苦头)
(6) 准备
到那日,也少不的要整两席齐整酒席,…你与我料理料理。——《金瓶梅》
(7) 又如:整制(备办;操办);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ng3 zin3 [陆丰腔] zhin3 [客英字典] zhin3 chang3 [沙头角腔] zin3 [梅县腔] zhang3 zhin3 [东莞腔] zin3 [宝安腔] zin3 [海陆丰腔] zhin3 chang3 [台湾四县腔] tsiin3 za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整 | 之郢 | 章 | 清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cjengx/tjenk | tɕĭɛ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