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名)①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政府|从中央到~都厉行节约。②本地;当地:外来干部和~干部要互相尊重。
[ dì fang ] :
1.(~儿)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你是什么~的人?。你听,飞机在什么~飞?。会场里人都坐满了,没有~了。我这个~有点疼。
2.部分:这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
词语解释
古人的一种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
《淮南子·天文训》:“天圆地方,道在中央。”《晋书·天文志上》:“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棊局。”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再往后又是一院,神殿两层,上圆下方,象征古人想象中的‘天圆地方’。”
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
明 唐顺之 《与陆东湖锦衣都督》:“賑荒供军之费,一无所出。 江 北军需,正额地方所供,计十六万。”《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一个水灾,也不知伤了多少民田民命,地方大吏飞章入奏请帑。”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五:“中央要发展工业,地方也要发展工业。”这里地方与“中央”相对。
与“部队”相对,亦称“ 地方 ”。
谢觉哉 《向即将复员的同志说几句话》:“关于部队复员和地方安置工作的问题,我写过两篇文章。”
本地,当地。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议论之间,只见许多人牵羊担酒,持花捧币,尽是些地方邻里亲戚,来与大郎作贺称庆。” 鲁迅 《<二心集>序言》:“《语丝》和《奔流》,则常遭邮局的扣留,地方的禁止,到底也还是敷延不下去。”
旧时的里甲长、地保。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朱老三 ﹞叫起地方:‘有杀人贼在此,烦为一捉。’”《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地方呈明, 石知县 家财人口,变卖都尽。” 清 李渔 《玉搔头·错获》:“自家非别,乃是 饶州 府城裡面一个当官值役的地方是也。”《儒林外史》第五回:“他为出了一个贡,拉人去贺礼,把总甲、地方都派份子。”
某一区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尔国震於天威,即献 阿尔泰山 地方, 中国 受之,置驛设守有年矣。” 峻青 《海啸》第一章八:“这是他们出发以来第一次看到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处所,地点。
《红楼梦》第六八回:“只求妹妹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留我个站脚的地方儿。”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二:“ 祥子 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 何其芳 《回忆朱总司令》一:“据当地人民说,那个村子是传说的传奇式人物 窦尔墩 养马的地方,所以叫这个名字。”
部分;部位。
鲁迅 《书信集·致叶紫》:“这一篇,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凡是唱口的地方总是要拖长声音唱。”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打开外科百宝囊,取出剪子,照着受伤的地方剪开裤子,看看伤口,用银针深深地探了一阵。”
引证解释
⒈ 古人的一种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
引《淮南子·天文训》:“天圆地方,道在中央。”
《晋书·天文志上》:“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棊局。”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再往后又是一院,神殿两层,上圆下方,象征古人想象中的‘天圆地方’。”
⒉ 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 明唐顺之《与陆东湖锦衣都督》:“賑荒供军之费,一无所出。这里地方与“中央”相对。
引江北军需,正额地方所供,计十六万。”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一个水灾,也不知伤了多少民田民命,地方大吏飞章入奏请帑。”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五:“中央要发展工业,地方也要发展工业。”
⒊ 与“部队”相对,亦称“地方”。
引谢觉哉《向即将复员的同志说几句话》:“关于部队复员和地方安置工作的问题,我写过两篇文章。”
⒋ 本地,当地。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议论之间,只见许多人牵羊担酒,持花捧币,尽是些地方邻里亲戚,来与大郎作贺称庆。”
鲁迅《<二心集>序言》:“《语丝》和《奔流》,则常遭邮局的扣留,地方的禁止,到底也还是敷延不下去。”
⒌ 旧时的里甲长、地保。
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朱老三﹞叫起地方:‘有杀人贼在此,烦为一捉。’”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地方呈明, 石知县家财人口,变卖都尽。”
清李渔《玉搔头·错获》:“自家非别,乃是饶州府城裡面一个当官值役的地方是也。”
《儒林外史》第五回:“他为出了一个贡,拉人去贺礼,把总甲、地方都派份子。”
⒍ 某一区域。
引清昭槤《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尔国震於天威,即献阿尔泰山地方, 中国受之,置驛设守有年矣。”
峻青《海啸》第一章八:“这是他们出发以来第一次看到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⒎ 处所,地点。
引《红楼梦》第六八回:“只求妹妹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留我个站脚的地方儿。”
老舍《骆驼祥子》十二:“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
何其芳《回忆朱总司令》一:“据当地人民说,那个村子是传说的传奇式人物窦尔墩养马的地方,所以叫这个名字。”
⒏ 部分;部位。
引鲁迅《书信集·致叶紫》:“这一篇,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四:“说法是照本宣科,十分单纯的,凡是唱口的地方总是要拖长声音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打开外科百宝囊,取出剪子,照着受伤的地方剪开裤子,看看伤口,用银针深深地探了一阵。”
地方的国语词典
区域、地区。
如:「地方官」、「地方税」。
地方的网络释义
地方 (词语解释)
地方的翻译
反义词
地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dì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地 | 徒四 | 定 | 脂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diih/dih | dʰ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3)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4)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5) 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7) 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8)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9) 通“放”(
)。依据;依托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10) 通“仿”(
)。模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11) 通“谤”(
)。指责别人的过失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名词
(1) 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2) 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3) 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
(4)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
(5) 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
(7) 方面
(8) 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
(9) 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如:双方平衡
(10) 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
(11) 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2) 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3) 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4) 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15)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6) 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17) 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
(18) 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 。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19) 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20) 大地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21) 平方米的简称 。如:铺地板十五方
(22) 立方米的简称 。如:一方木材
(23) 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24) 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25) 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
(26) 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7) 又
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28) 通“房”(
)(29) 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30) 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31) 姓
形容词
(1) 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
(3) 通“旁”(
)。遍,广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4) 又如:方行(广泛施行)
副词
(1) 方才
(2) 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4) 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
(5)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孙文《序》
(6) 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
(7)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8) 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9) 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介词
(1)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 又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 潮州话:bang1(pang) , huang1(huang) , hng1(hng) , <姓>bung1(pu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1(p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房 | 符方 | 並 | 陽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三等 | 宕 | 陽 | bʰĭwaŋ | byang/bv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