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主义

dì fāng mín zú zhǔ yì [ di fang min zu zhu yi]
注音 ㄉ一ˋ ㄈㄤ ㄇ一ㄣˊ ㄗㄨˊ ㄓㄨˇ 一ˋ

词语释义

地方民族主义 dìfāng mínzúzhǔyì

(1) 少数民族中的狭隘民族民主思想。只顾本民族的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破坏民族团结

local nationalicm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少数民族中的反动分子在民族关系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动思想。它打着维护本民族利益的幌子,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在东部毗邻印度的台拉河地区,毛派已经被武装或民主的地方民族主义团体排挤在外。
2、之后,扎尔达里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出这张“信德牌”:煽动地方民族主义者反抗在旁遮普省萌发的“反人民党阴谋”。
3、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4、地方民族主义成为党派利益斗争的工具。
5、本文就民主化对非洲国家的双重作用、地方民族主义的解决办法及未来走向进行了具体阐述。
6、在一部分地区,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还严重地存在,必须给以足够的注意。
7、地方民族主义在肯尼亚政党中,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8、非统时期,非洲存在三种形式的民族主义,即泛非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9、这激发了新的争论,即,在像中国那样一些地方,民族主义是不是从本土发展起来的,或者,它仅仅是从欧洲传播到这些国家的。
10、作为培养文化敏感性的第一步,国际管理者应该首先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这种认识有助于防止地方主义或民族优越感。
11、在巴尔干半岛—这个被践踏了二十年的地方—军阀和民族主义政治家花言巧语的利用旧的仇恨为大规模的盗窃行为制造烟雾。
12、因此解决之道就是每个人,你和我,从地方自治主义、民族主义中脱离出来。这是不是这个难题的唯一出路?
13、当时的地方主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4、基于很多原因,例如暴力民族主义的抬头,使一些地方的现实情况很快急转直下,再次发生流血。
15、在世界每个地方“反对全球化”成为了本土的民族主义和文化组织重生的理由。
16、对我来说,爱国主义往往不囿于对地图上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民族的忠诚。
17、齐亚领导的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正式投诉说,该党的支持者在许多地方被禁止投票。
18、而在有些前殖民地,英语是被否决的,如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这些地方以英语为母语的精英被说僧伽罗语和斯瓦西里语民族主义者所取代。
19、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20、民族自治地方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形式。
21、在经济全球化与地区化并行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国家是地区主义中最重要的行为体,但地方政府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22、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3、基于自治立法权产生的民族地方自治立法,具有地方立法的属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4、第三,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应促进了民族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德国,也是在其他许多地方也没有。
25、这场运动是民族主义运动而非帝国主义运动,在叙利亚,有我们共同可以容身的地方。
26、例如民族民主党本是以纳赛尔的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理念为根基,但其目前的领导人都是些商业大亨、律师和地方强人。

地方民族主义的网络释义

地方民族主义

  • 地方民族主义亦称“狭隘民族主义”,又称非汉族优先主义,是一种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一切事务以少数民族利益为优先、认为少数民族在中国的优先权高于汉族的民族主义。[1][2] 按照马列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阶段的官方主流看法,地方民族主义是一种民族主义,在中国主要被认为歧视、压迫、剥削汉族;限制、剥夺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权利;强行改变汉族的风俗、语言、服饰等;武装镇压汉族的反抗。[1][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规定:“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地方民族主义造句

    在东部毗邻印度的台拉河地区,毛派已经被武装或民主的地方民族主义团体排挤在外。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本文就民主化对非洲国家的双重作用、地方民族主义的解决办法及未来走向进行了具体阐述。
    在一部分地区,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还严重地存在,必须给以足够的注意。
    非统时期,非洲存在三种形式的民族主义,即泛非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这激发了新的争论,即,在像中国那样一些地方,民族主义是不是从本土发展起来的,或者,它仅仅是从欧洲传播到这些国家的。
    作为培养文化敏感性的第一步,国际管理者应该首先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这种认识有助于防止地方主义或民族优越感。
    因此解决之道就是每个人,你和我,从地方自治主义、民族主义中脱离出来。这是不是这个难题的唯一出路?
    当时的地方主义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基于很多原因,例如暴力民族主义的抬头,使一些地方的现实情况很快急转直下,再次发生流血。
    在世界每个地方“反对全球化”成为了本土的民族主义和文化组织重生的理由。
    对我来说,爱国主义往往不囿于对地图上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民族的忠诚。
    而在有些前殖民地,英语是被否决的,如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这些地方以英语为母语的精英被说僧伽罗语和斯瓦西里语民族主义者所取代。
    民族自治地方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与地区化并行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国家是地区主义中最重要的行为体,但地方政府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第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领导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基于自治立法权产生的民族地方自治立法,具有地方立法的属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应促进了民族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在德国,也是在其他许多地方也没有。
    这场运动是民族主义运动而非帝国主义运动,在叙利亚,有我们共同可以容身的地方。

    汉字详情

    dì,de [di,de]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FB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D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如:他认真地学习;天气渐渐地冷了;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2)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 杜甫《越女词》

    (3)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2)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极僻远的地方);地宫(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筑);地府(阴间);地脉(风水);地遁(隐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陆地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乐府诗集·木兰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处);地市(地下的市镇);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殚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湿地;好地;下地干活儿;地头(地上,与天上相对;方面);地灵(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8) 领土,属地;地区 。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战国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内地;本地;割地(割让领土);

    (10) 地方;场所

    此地空余黄鹤楼。——唐· 崔颢《黄鹤楼》

    英雄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产地(物品出产的地方);坟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迁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无赖)

    (12) 地位 。如:地业(地位与事业);地望(地位和声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动的领域 。如:心地;见地;识地

    (14) 路程;面积

    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红楼梦》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如:地址;地邻(邻居;邻里)

    (17) 花纹图案或文字的衬托面;底子 。如:地子(衬底;花纹的衬托面)

    (18) 地区,中国省、自治区以下,县以上设置的行政区域 。如:省地县三级

    (19) 地主的简称 。如:地富(地主与富农)

    (20) 言语和行动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21) 另见 de

    英文翻译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ei6 d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东莞腔] ti3 [客语拼音字汇] ti4 [宝安腔] ti3 [沙头角腔] ti5 [陆丰腔] ti5 [海陆丰腔] ti6
    ◎ 潮州话:d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diih/dihdʰi
    fāng [fang]
    部首: 409
    笔画: 4
    五笔: YYG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S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2) 同本义

    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

    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

    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

    方舟设泭。——《国语·齐语》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

    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

    (3) 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

    (4) 等同;相当

    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

    今者,齐、 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

    (5) 比拟

    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

    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

    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

    (7) 辨别

    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

    (8) 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9) 通“放”( fàng)。依据;依托

    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

    (10) 通“仿”( fǎng)。模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

    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

    (11) 通“谤”( 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子贡方人。——《论语·宪问》

    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

    名词

    (1) 竹木编成的筏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

    (2) 方形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

    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

    (3) 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

    (4) 方向;方位(方向位置) 。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

    (5) 地区;地方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

    (7) 方面

    (8) 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

    (9) 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如:双方平衡

    (10) 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

    (11) 指四面

    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

    (12) 指四面,周围,四旁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

    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13) 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

    (14) 规律;道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

    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15) 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16) 合成药物的配方

    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

    (17) 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

    (18) 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 。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

    (19) 品类;类别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

    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

    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

    (20) 大地 。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

    (21) 平方米的简称 。如:铺地板十五方

    (22) 立方米的简称 。如:一方木材

    (23) 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

    (24) 方法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 苏轼《教战守》

    (25) 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

    (26) 方圆。指土地面积

    荆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

    (27) 又

    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

    (28) 通“房”( fáng)

    (29) 植物种子的外皮

    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

    (30) 住室

    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

    (31) 姓

    形容词

    (1) 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

    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

    (3) 通“旁”( páng)。遍,广

    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

    (4) 又如:方行(广泛施行)

    副词

    (1) 方才

    (2) 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

    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

    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4) 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

    (5)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

    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

    余方心动欲还。——宋· 苏轼《石钟山记》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孙文《序》

    (6) 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

    (7) 表示时间,相当于“将”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8) 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

    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

    (9) 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

    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

    介词

    (1)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方其盛时必毁。——《素问》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 又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英文翻译

    a square, rectangle; a region; local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1
    ◎ 客家话:[东莞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海陆丰腔] fong1
    ◎ 潮州话:bang1(pang) , huang1(huang) , hng1(hng) , <姓>bung1(pu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1(p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bʰĭwaŋbyang/bvang
    mín [min]
    部首: 104
    笔画: 5
    五笔: NA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VP
    四角: 777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形容词

    (1)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英文翻译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方言集汇

    ◎ 粤语:man4
    ◎ 客家话:[梅县腔] min2 [宝安腔] min2 [东莞腔] min2 [台湾四县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in2 [海陆丰腔] min2 [客英字典] min2 [沙头角腔] min2 [陆丰腔] mi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彌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mĭĕnmjin/min
    [zu]
    部首: 409
    笔画: 11
    五笔: YT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SOOK
    四角: 082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箭头)

    (2) 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说文》。

    (3) 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书·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4) 又如: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5) 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宋· 王安石《伤仲永》

    繁衍之族。——清· 洪亮吉《治平篇》

    (6) 又如: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7) 民族 。如: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8) 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9) 又如:族长

    (10)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 韩愈《师说》

    莫不族布。——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1) 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如:猫族;玫瑰族

    (12)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动词

    (1) 灭族。把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3)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

    (4) 又如: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形容词

    (1)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

    (2) 又如: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英文翻译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东莞腔] cuk8 [陆丰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海陆丰腔] cuk8 [沙头角腔] c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木屋一入聲開口一等dzʰukzuk/dzuk
    zhǔ [zhu]
    部首: 108
    笔画: 5
    五笔: Y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G
    四角: 0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2) 同本义 。油灯上用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后作“炷”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3) 君主 。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 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4)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道);主术(君主控制臣下的权术);主胙(帝业);主相(君主和相);主长(君上);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主位(君主的权位)

    (6) 指立国一方的国君。旧史家以正统为帝,偏安为主 。如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以蜀为正统,故称“蜀”为“帝”,魏、吴为主

    凡人主必审分。——《吕氏春秋·审分》

    (7) 又如:主君(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

    (8) 公主的简称

    主( 平阳公主)见所侍美人,上弗悦。——《史记》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唐· 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9) 又如:主第(公主的住宅);主国(公主的侯国);主傅(教导公主的女官)

    (10) 主人;东道主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世说新语·方正》

    主不能守。——《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宾主;客随主便;主队;主婆(主人婆);主翁(犹主人);主客(主人与宾客);主党(主人一方的亲族);主父(婢妾、仆役对男主人之称);主人家(主人;特指店主人);主人婆(主人之妻)

    (12) 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

    场主积薪。——《聊斋志异·促织》

    山塞中只有这个主。先除了此人,小喽另外何足为虑。——《水浒传》

    (13) 又如:企业主;房主;车主

    (14) 长官;首脑,首长

    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唐· 元结《贫妇词》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世说新语·识鉴》

    (15) 家长;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内有主也。——《太玄》

    (16) 又如:主伯(古代指家长和长子);一家之主

    (17) 事主,指当事人

    凡被举擢官,于诰命署举主姓名,他日不如举状,则连坐之。——《宋史·选举志》

    武大扯住 郓哥道:“还我主来!”——《水浒传》

    (18) 又如:买主;卖主;失主;盟主

    (19) 事物的根本

    天下为主。——清· 黄宗羲《原君》

    (20) 又

    以君为主。

    以刚为主。——《明史》

    不主故常。——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1) 死人的牌位

    上司批准下来,制主入祠,门首建坛。——《儒林外史》

    (22) 上帝

    有人从墓里把主移走了,我们不知道他们把他放在那里!——《圣经》

    (23) 真主 。伊斯兰教教徒对其所信仰的主神的称呼

    (24) 姓

    动词

    (1) 主持;掌管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

    轩辕之时,史有仓颉,主文之职。——《文心雕龙·史传》

    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主苹蘩(指妻子主持家政);主闱(科举考试的主试官);主簿(主管文书);主藏(主管库藏财物);主业(主管产业);主章(古代掌管木材的官吏);主书(主管文书的官吏)

    (3) 支持,提倡,主张

    前所主唱。——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力主(极力主张);主坐(主使的人);主莫(主谋;力求);主画(主意;谋划)

    (5) 寄住在

    或谓孔子于 卫主痈疽,于 齐主侍人瘠环。——《孟子》

    (6) 又如:主人家(旅馆;客店)

    (7) 注重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8) 保持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文选·宋玉·招魂》

    (9) 主持婚约

    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谷梁传》

    (10) 预示

    齐王问大臣:“铜铁鸣,主何吉凶?——《三国志平话》

    (11) 存心;萌生

    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水浒传》

    形容词

    (1) 主要的 。如:主楼;主量子数;主潮(主要潮流);主客(主要的客人);主故(主顾);主的(主要目标);主因(主要的原因);主回路

    英文翻译

    master, chief owner; host; l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yu2
    ◎ 客家话:[宝安腔] zu3 [梅县腔] zhu3 [台湾四县腔] zu3 [客英字典] zhu3 [东莞腔] zu3 [海陆丰腔] zhu3 [客语拼音字汇] zu3 [沙头角腔] zu3 [陆丰腔] zhu3
    ◎ 潮州话:zu2(ts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庾上聲合口三等tɕĭucjyox/tjuu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