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

suǒ zài [ suo zai]
注音 ㄙㄨㄛˇ ㄗㄞ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所在 suǒ zài

1.  处所;地方。

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的图画。——《风景谈》
place; location;

2.  指存在的地方,强调不在别处。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明·顾炎武《复庵记》

3.  到处;处处。

所在多有。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宋·苏轼《石钟山记》
everywhere;

词语解释

  1. 所处或所到之地。

    《山海经·海内西经》:“ 昆仑之虚 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史记·项羽本纪》:“ 汉 军不知 项王 所在,乃分军为三,復围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舜 陶 河 滨, 皇甫士安 以为 定陶 不在此也。然 陶城 在 蒲坂城 北,城即 舜 所都也,南去 歷山 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 定陶 方得为陶也。” 唐 韩愈 《故幽州节度判官张君墓志铭》:“詔所在给船轝,传归其家,赐钱物以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 萧队长 自己也出去了。他把他的快慢机(一种好匣枪)别在前面袴腰上,一直往 韩 家大院所在的北头走去。”

  2. 指存在的地方。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 明德皇后 尝久病,至卜者家,为卦问咎祟所在。”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后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

  3. 到处,处处。

    《魏书·崔鸿传》:“自 晋 永寧 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三:“ 王安石 大挈利柄,封桩之钱,所在充满。” 明 刘基 《横碧楼记》:“天下之佳山水,所在有之。”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三》“令二轻臣也”:“古书错误,所在多有,学者宜悉心考正之。”

  4. 处所,地方。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此处有箇所在,叫做 金线池 。”《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报道:‘师父,那所在也不是王侯第宅,也不是豪富人家,却像一个庵观寺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她的眼睛瞬也不瞬地望着西边的田野--这是灯光最繁密的所在,也是奋起的农民集聚最多的所在。”

  5. 谓居其位。亦指居其位者。

    《国语·晋语一》:“辞曰: 成 闻之:‘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 注:“在君父为君父,在师为师。”《后汉书·陈蕃传》:“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引证解释

⒈ 所处或所到之地。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史记·项羽本纪》:“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復围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舜陶河滨, 皇甫士安以为定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南去歷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
唐韩愈《故幽州节度判官张君墓志铭》:“詔所在给船轝,传归其家,赐钱物以葬。”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七:“萧队长自己也出去了。他把他的快慢机(一种好匣枪)别在前面袴腰上,一直往韩家大院所在的北头走去。”

⒉ 指存在的地方。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明德皇后尝久病,至卜者家,为卦问咎祟所在。”
宋沉作喆《寓简》卷一:“后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

⒊ 到处,处处。

《魏书·崔鸿传》:“自晋永寧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三:“王安石大挈利柄,封桩之钱,所在充满。”
明刘基《横碧楼记》:“天下之佳山水,所在有之。”
清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三》“令二轻臣也”:“古书错误,所在多有,学者宜悉心考正之。”

⒋ 处所,地方。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此处有箇所在,叫做金线池。”
《西游记》第七三回:“行者报道:‘师父,那所在也不是王侯第宅,也不是豪富人家,却像一个庵观寺院。’”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她的眼睛瞬也不瞬地望着西边的田野--这是灯光最繁密的所在,也是奋起的农民集聚最多的所在。”

⒌ 谓居其位。亦指居其位者。

《国语·晋语一》:“辞曰:成闻之:‘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注:“在君父为君父,在师为师。”
《后汉书·陈蕃传》:“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所在的国语词典

存在的地方。

如:「症结所在。」

所在的网络释义

所在

  • 所在,裂帛旗下原创设计品牌女装。2013年1月正式上线。运用东方语境的设计表达,呈现宁静致远的禅味,是饱经洗练的女性之美的阐释。
  • 所在的翻译

    英语: place, location, whereabouts, domicile, to be located, to belong to (organization etc)​
    德语: Ort, Platz, Stelle (S)​
    法语: place, local, endroit, lieu

    所在造句

    作为一名勤务人员,他深知自己的责任所在。
    文以载道,作者所要表明的思想观点,是文章的重心所在,我们阅读时必须给予相当的重视。
    总共需要的时间取决于你所在的国家和你个人。
    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口诛笔伐,正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在风景秀丽、气候适宜的所在,为劳动模范建立了一座疗养院。
    你这篇轻描淡写的检讨报告,根本没有说明问题所在。
    冷眼旁观的人往往能够看出事情的癥结所在。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所在。
    爸爸所在工厂正在开展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
    他平时虽然少说话,但发言时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刚才说话的那些都是扣盘扪烛之谈,忽略了问题的根本所在。
    冷眼旁观的人往往能够看出事情的症结所在。
    经过暗察明访,我们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韶山村是毛主席故居所在地。
    中小学教师的子女,可以优先到他父母所在的学校读书,这也是“良禽择木”吧!
    公子田连阡陌,地占半州,足迹不到所在,不知多少。
    这就是我们当初会谈取访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于这件事,我们要找出癥结所在,才好对症下药。
    妈妈所在的那个工厂由城市迁移到郊区去了。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他所在的位置,就像超市里的矿泉水才几毛钱,而火车上的却卖三块钱。

    汉字详情

    suǒ [suo]
    部首: 413
    笔画: 8
    五笔: RNR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SHML
    四角: 72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 )本义:伐木声)

    (2)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荀子·王霸》

    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达郁》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4) 道理;方法 。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诠(佛教语。所解的义理)

    (5) 地方

    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6) 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7) 着落;结果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清· 黄宗羲《原君》

    助词

    (1) 表示结构

    (2)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闻所未闻;各尽所能

    (4) 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史记》

    (5) 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臣唯命所试。——《列子》

    (6) 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其后楚目以削,数十年,竟为 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为好奇心所驱使;为实践所证明

    (8)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遗所由使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9) 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用什么方法)——《墨子·公输》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量词

    (1) 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如:有房两所

    (2) 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括地志》

    (3) 用于建筑物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副词

    (1) 尚,还

    江陵去 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乐府诗集》

    (2) 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从弟子女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代词

    (1) 这,此 。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

    若,如果 。如:所不(誓词。假使不)

    形容词

    (1) 一切,所有 。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2) 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3) 许多的,多种的

    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南吕·一枝花》

    (4) 可以的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

    英文翻译

    place, location; numerary adjunct

    方言集汇

    ◎ 粤语:so2
    ◎ 客家话:[梅县腔] so3 [沙头角腔] so3 [客英字典] so3 [海陆丰腔] so3 [客语拼音字汇] so3 [东莞腔] so3 [陆丰腔] so3 [宝安腔] so3 [台湾四县腔] so3
    ◎ 潮州话:s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踈舉上聲開口三等sriox/shvvʃĭo
    zài [zai]
    部首: 334
    笔画: 6
    五笔: DHFD
    仓颉: KLG
    四角: 402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土,才声。表示草木初生在土上。本义:存活着,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在,存也。——《说文》。按,字从土,与坐同意。

    见龙在田。——《易·乾》

    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

    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

    病在肌肤。

    则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

    在往者,在来者。——《大戴礼·曾子立事》

    (3) 又如:在生日(在世时);祖父已经不在了;在日(在世之日);在堂(母亲健在);父母健在

    (4) 居于,处于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在河之洲。——《诗·周南·关雎》

    公在乾侯。——《春秋·昭公三十年》

    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平原不在。——《世说新语·自新》

    人在室中。——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其在一室。

    (5) 又如:文件在桌上;在侍(儿女在父母身旁);在室(女子未婚);在丧(居丧)

    (6) 在于;决定于

    山不在高。——唐·刘禹锡《陋室铭》

    水不在深。

    不在他人。——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全在我少年。

    (7) 又如:贵在坚持;这事在你自己;要学习好,主要在自己努力;在道(在于正道)

    (8) 留在,属于。如:在党不在党?在籍(在官籍上注名);在官(在职为官);在服(在职,居官);在事(居官任事);在栋(官居高位);在势(当权)

    (9) 省视;观察

    存往者,在来者。——《大戴礼记》

    (10) 存问,问候

    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到

    把橹一摇,那小船早荡在江心里去。——《水浒传》

    介词

    (1) 表示动作、情状所涉及的处所、时间、范围等

    宜在今日。——《资治通鉴》

    便在前发。

    在药则未为良时。(在药就药材来说。)——宋·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在研究所工作;在梦中;在夜里;在某种情况下;在斯(在这里);在道(正在途中);在里(在军中;在里);在假(在假期中);在官言官(官:古地存放档案的机构。引申为地方。在什么地方处在什么地位说什么话);在堂(在屋里)

    (3) 从

    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诈奸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不肯放。——《水浒传》

    副词

    (1) 才;正在 ?

    (2) 又如:在建造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相当于“得”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表示一定的语气

    烦君惜此根株在,乞与伶伦学凤凰。——王安石《华严院此君亭》

    (3) 相当于“着”

    料想双亲像,他每留在。——《琵琶记》

    名词

    (1) 地方;处

    吾犹不能之(到)在。——王充《论衡》

    无日不营,无在不卫。——《辽史·营卫志上》

    (2) 姓

    英文翻译

    be at, in, on; consist in, rest

    方言集汇

    ◎ 粤语:zo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6 coi1 [梅县腔] hoi1 toi1 cai1 cai5 coi1 [宝安腔] cai3 [客英字典] cai5 coi1 [陆丰腔] cai5 cai6 coi1 [客语拼音字汇] cai4 coi1 [东莞腔] cai3 [沙头角腔] cai5 cai1 coi1 coi5 [台湾四县腔] cai5 coi1
    ◎ 潮州话:do6(tõ), zai6(tsã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宰上聲開口一等zaix/dzojdzʰ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