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

dí què [de que]
繁体 的確
注音 ㄉ一ˊ ㄑㄩㄝˋ
词性 副词

词语释义

的确 díquè

(1) 完全确实,毫无疑问

的确是位国王
他们的确没有离开一步
indeed;really

词语解释

  1. 真实;确实;实在。

    宋 司马光 《申明役法札子》:“若旧法人数有於今日不可行者,即是妨碍,合申乞改更。人数或太多,或太少,惟本州县知得的确。” 元 刘埙 《敖器之诗评》:“ 熬公 , 福州 人,有诗名,仕至安抚司参议官· 后邨 刘尚书 志其墓,今观其评,的确峻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那个人见是个小厮,又且説话的确,做事慷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回来,向 季苇萧 道:‘他一见我偏生有这些恶谈,却亏他访得的确。’”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一章:“早一步来到打麦场上的人,的确都在慌乱里。”

引证解释

⒈ 真实;确实;实在。

宋司马光《申明役法札子》:“若旧法人数有於今日不可行者,即是妨碍,合申乞改更。人数或太多,或太少,惟本州县知得的确。”
元刘埙《敖器之诗评》:“熬公,福州人,有诗名,仕至安抚司参议官· 后邨刘尚书志其墓,今观其评,的确峻陗。”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那个人见是个小厮,又且説话的确,做事慷慨。”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杜慎卿回来,向季苇萧道:‘他一见我偏生有这些恶谈,却亏他访得的确。’”
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一章:“早一步来到打麦场上的人,的确都在慌乱里。”

的确的国语词典

确切真实。

的确的网络释义

的确

  • 宋 司马光 《申明役法札子》:“若旧法人数有於今日不可行者,即是妨碍,合申乞改更。人数或太多,或太少,惟本州县知得的确。
  • 的确造句

    人人都知道他的射箭技术十分高明,的确有百步穿杨的本领。
    有时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却只是怯懦而噤若寒蝉。
    我们俩似曾相识,但我的确记不住是在什么时候了。
    这支电视广告的製作的确别出心裁,十分引人注目。
    那的确是件令人伤心且为切肤之痛的事。
    在江河里游泳,的确令人酣畅淋漓,每个人都能超水平地发挥。
    他的这番议论,的确高人一头,我非常佩服。
    八月中秋夜的确是良辰美景。
    人常说疾风劲草,经过这次严峻考验,说明他的确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
    学生视力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注意了。
    要向新来的数学老师借钱,我的确难以启齿。
    这种事情的确会发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看来他的确不行了,现在断断续续地说话,那是回光返照啊!
    一些人的确关注这个问题,但另外一些人却不以为然。
    如今他虽已白发苍苍,但搞起技术攻关来,的确是老当益壮,比我们年轻人还积极。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确是真知灼见。
    我妈妈说我是“傻大胆”,的确,我从小到大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这本书言之有物,的确值得一读。
    不学无术又妄自尊大的人,的确是最令人讨厌不过的了。

    汉字详情

    de,dí,dì,dī [de,di,di,di]
    部首: 501
    笔画: 8
    五笔: RQYY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API
    四角: 27620

    详细解释

    de

    助词

    (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11) 同“得”,后面带补语

    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2) 同“地”( 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3) 另见 dí;dì

    副词

    (1) 确实;实在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4) 另见 de;dì

    名词

    (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3) 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

    (4) 另见 de,dí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ossessive, adjectival suffix

    方言集汇

    ◎ 粤语:d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语拼音字汇] did5 e4 [沙头角腔] dit7 [宝安腔] dit7 [台湾四县腔] dit7 tak8 tiak8 tit7 [客英字典] dit7 [陆丰腔] dit7 [梅县腔] dit7 [东莞腔] d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tektiek
    què [que]
    部首: 517
    笔画: 12
    五笔: DQE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RNBG
    四角: 176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作“碻”、“塙”。本义:坚固)

    (2) 同本义

    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庄子·应帝王》

    確乎其不可拔。——《易·乾卦》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易·系辞下》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易·乾》

    (3) 坚定;坚决 。如:确士(坚贞之士); 确志(坚定的志向);确固(坚定);确然(刚强;坚定的样子)

    (4) 真实;符合事实 。如:正确(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确考(确切考证);确指(确切指出);确音(确切的消息)

    动词

    (1) 通“搉”。敲击

    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尘尾柄确几。——《世说新语·文学》

    (2) 通“角”。竞争

    李广才气,天下亡双,自负其能,数与虏确。——《汉书·李广传》

    副词

    (1) 的确 。如:这样的成绩确没见过

    (2) 确定无疑地 。如:确知

    英文翻译

    sure, certain; real, true

    方言集汇

    ◎ 粤语:k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k7 hok7 [客英字典]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 h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四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覺入聲開口二等ghruk/heokɣɔ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