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籍

tú jí [ tu ji]
繁体 圖籍
注音 ㄊㄨˊ ㄐ一ˊ

词语释义

图籍 tú jí

1.  图簿,地图和户口册。常指疆土、百姓。

atlas; land charts and census registers;

2.  文籍图书。

词语解释

  1. 地图和户籍。常以指疆土人民。

    《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所,慎不敢损益也。” 杨倞 注:“图谓模写土地之形,籍谓书其户口之数也。”《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 鲍彪 注:“土地之图,人民金穀之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上顾 俶 曰:‘朕固不欲尔,盖跋扈之恶势不可已,卿能自惜一方,以图籍归朝,不血于刃乃为嘉也。’”

  2. 借指国家政权。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今之握图籍,操政柄者,岂是 白 ( 白起 )、 项 ( 项羽 )之胤胄乎?”

  3. 文籍图书。

    《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 汉 王符 《潜夫论·慎微》:“当时尊显,后世见思,传为令名,载在图籍。”《新唐书·魏徵传》:“ 徵 奏引诸儒校集祕书,国家图籍粲然完整。” 郭沫若 《告国际友人书》:“炸毁我学校,焚烧我图籍。”

引证解释

⒈ 地图和户籍。常以指疆土人民。

《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所,慎不敢损益也。”
杨倞注:“图谓模写土地之形,籍谓书其户口之数也。”
《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
鲍彪注:“土地之图,人民金穀之籍。”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七:“上顾俶曰:‘朕固不欲尔,盖跋扈之恶势不可已,卿能自惜一方,以图籍归朝,不血于刃乃为嘉也。’”

⒉ 借指国家政权。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今之握图籍,操政柄者,岂是白(白起 )、 项(项羽 )之胤胄乎?”

⒊ 文籍图书。

《韩非子·难三》:“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於官府,而布之於百姓者也。”
汉王符《潜夫论·慎微》:“当时尊显,后世见思,传为令名,载在图籍。”
《新唐书·魏徵传》:“徵奏引诸儒校集祕书,国家图籍粲然完整。”
郭沫若《告国际友人书》:“炸毁我学校,焚烧我图籍。”

图籍的国语词典

地图户籍。

图籍的网络释义

图籍

  • 图籍,汉语词汇。
  • 拼音:tú jí
  • 释义:1、 地图和户籍,指疆土人民。2、图书。
  • 图籍造句

    据九鼎,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三年校阅之期,如有精于中西学问,能将外洋有关军事之图籍,自备资斧翻译明晰,查明确系有益军国之书,准收录刻印发行。
    这本图籍是祖上传下来的,你要好好保存。
    太宗入据宫城,令萧瑀、窦轨等封守府库,一无所取,令记室房玄龄收隋图籍。
    晋武帝分秘书图籍为甲乙丙丁四部,使秘书郎四人各掌一部,这可以作为四部分类法起源于荀勖说的新证据。
    他自幼喜欢看一些图籍,这点使父母深感欣慰。
    服务社会"的办馆理念,旁搜博采,广纳各方图籍,典藏千载,服务社会各界,造就了今天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百年国图。
    所有的野牛都被保护起来,并且出版了野牛系统图籍。
    后来又出现依官职守典籍,这是一种被动的图籍分类法,但对后世的图书分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从版本的角度介绍中国地质图书馆的几种地学珍本图籍典藏。
    使高颎与元帅府记室裴矩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我国是世界上保存图籍最为宏富的国家之一,这与历代重视典籍分不开,自汉、魏以来就设立秘书监进行专职管理。
    西晋图籍分类的变化,与三国时期的史学发展分不开。
    我国南朝时期的梁朝,官府藏书事业兴旺发达,藏书数量巨大,藏书处所众多,所编新型图籍颇具影响,为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

    汉字详情

    [tu]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TU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HEY
    四角: 60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从啚。囗( wéi),表示范围。啚( ),“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2) 同本义

    图,画计难也。——《说文》

    是究是图。——《诗·小雅·常棣》。传:“谋也。”

    君与臣图事。——《仪礼·聘礼》

    君不图与。——《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而天下可图也。——《战国策·秦策》

    (3) 又如:试图(打算);图计(谋划)

    (4) 图谋;谋取

    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韩愈《原毁》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与图大事。——《资治通鉴》

    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图王(图谋王业);图功(图谋建立功业);图回(图谋运转);图全(图谋保全自身);图利(图谋私利);图私利;图一时之痛快;图名;图害(谋害);图饱私囊;图吞公款

    (6) 筹划;设法对付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7) 又如:图治(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8) 绘画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角。——《汉书·苏武传》

    (9) 又如:图形(画出人的相貌);图工(善于绘画的人);图画(描绘人或物的形像)

    (10) 摹拟

    命铸铜以图其像。——《水经注》

    (11) 预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子在 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不图子自归。——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名词

    (1) 所画的图画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侯世家》

    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汉书·苏武传》

    (2) 又如:看图识字;图载(以图像表达);图障(绘有图画的屏风);图卷;图法(图录和法典);图轴(画轴;画卷);略图(简单的图画);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图说(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

    (3) 地图

    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水之图。——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图本(图样);图志(附有地图的地方志);图牒(图籍表册);图书(图籍;书籍);图式;图例;图板;图忏(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图纬(图忏和纬书)

    (5) 版图。有所有权与管辖权的领土,行使主权的领土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唐· 杜甫《秦州杂诗》

    (6) 意图;意愿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7) 塔,即“浮图”的简称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水经注》

    (8) 明清时地方区划名

    改乡为都,改里为图。——顾炎武《日知录》引《萧山县志》

    (9) 书籍 。如:图典(图书和经典);图史(图书和史籍)

    英文翻译

    diagram; chart, map, pic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dou5(tôu) tu5(thû)

    宋本广韵

    [ji]
    部首: 624
    笔画: 20
    五笔: TDI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QDA
    四角: 889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耤( )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2) 同本义

    籍,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4) 泛指书,成册的著作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5) 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6) 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7) 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8) 籍贯

    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9) 又如:回籍;原籍

    (10) 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11) 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 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13) 又

    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动词

    (1) 登记

    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3) 没收入官 。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4) 假借。通“借” 。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形容词

    杂乱 。如:狼籍

    英文翻译

    record, register, list; censu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xid6 [海陆丰腔] sit8 cit8 [客英字典] sit8 cit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cit8 [台湾四县腔] sit8 cit8 [梅县腔] sit8 [东莞腔] cit8
    ◎ 潮州话:zia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秦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dzʰĭɛkziek/dz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