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ㄏㄢˇ 一ㄚ
词性
拟声词
词语释义
犹呼啸。亦为象声词。
词语解释
犹呼啸。亦为象声词。
唐 柳宗元 《解祟赋》:“风雷唬唬以为槖籥兮, 回禄 煽怒而喊呀。” 宋 陆游 《云门寿圣院记》:“奔泉迅流,喊呀而喷薄。” 宋 欧阳修 《尝新茶呈圣俞》诗:“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
引证解释
⒈ 犹呼啸。亦为象声词。
引唐柳宗元《解祟赋》:“风雷唬唬以为槖籥兮, 回禄煽怒而喊呀。”
宋陆游《云门寿圣院记》:“奔泉迅流,喊呀而喷薄。”
宋欧阳修《尝新茶呈圣俞》诗:“夜间击鼓满山谷,千人助叫声喊呀。”
喊呀的网络释义
喊呀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咸声。本义:尝味)
(2) 同本义
狄牙能喊, 狄牙不能齐不齐之口。——《法言·问神》
(3) 大声呼叫 。如:喊应(喊叫;招呼);喊冤(呼叫冤屈);大喊(如由于痛苦、生气或要求援助或怜悯)
(4) 唤醒 。如:请在明天早晨六点喊我
(5) 召请;呼唤 。如:忽然有人喊了我一声
英文翻译
shout, call out, yell; howl; cry
方言集汇
◎ 粤语:haam3 ham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am5 [东莞腔] ham3 [梅县腔] ham5 [陆丰腔] ham5 [客英字典] ham5 [宝安腔] ham5 [客语拼音字汇] ham4 [台湾四县腔] ham5 hem1 [海陆丰腔] ham5 he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am5 [东莞腔] ham3 [梅县腔] ham5 [陆丰腔] ham5 [客英字典] ham5 [宝安腔] ham5 [客语拼音字汇] ham4 [台湾四县腔] ham5 hem1 [海陆丰腔] ham5 he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九敢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喊 | 呼覽 | 曉 | 談 | 上聲 | 感 | 開口一等 | 談 | 咸 | hamx/xaam | xɑm |
详细解释
yā
1(形声。从口,牙声。本义:张口的样子)表示惊异 。如:呀,下雪了)
(1) 吱吱嘎嘎的声音 。如:门呀的一声响了。
(2) 另见
ya
助词
(1) 表示语气。“啊”受前一字韵母
收音的影响而发生变音。如:他从小就没有了家呀!群众的力量真大呀!老张,快去呀!(2) 另见
英文翻译
particle used to express surprise or mild emphasis; (Cant.) slurred form of the number ten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aa3 aa6
◎ 客家话:[梅县腔] nga1 ua1 [宝安腔] ja1 nga1 [客英字典]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1 nga2 [海陆丰腔] nga1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a1 a3 nga3 [陆丰腔] a1
◎ 潮州话:ia1 ,ia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牙 | 五加 | 疑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ngra/ngea | ŋ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