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

lǎ ba [ la ba]
注音 ㄌㄚˇ ㄅㄚ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喇叭 lǎba

(1) 一种木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唢呐的俗称

suona

(2) 铜管乐器的总称

brass-wind instruments

(3) 扬声器

汽车喇叭
loudspeaker

词语解释

  1. 一种管乐器,上细下粗,多用铜制成,俗称号筒。

    明 戚继光 《纪效新书·号令》:“凡喇叭吹摆队伍,是要各兵即於行次,每哨一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忽然耳边听见哈打打,哈打打的一阵喇叭响。” 茅盾 《色盲》:“喇叭吹出嘹亮的音符,一个个飞来撞着 林白霜 的耳膜。”

  2. 一种电声元件。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也叫扬声器。

    巴金 《灭亡》一:“﹝车夫﹞先按一下喇叭,接着就开起车走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在这危急的时刻,忽然听见前面左山腿上广播喇叭一阵嗞嗞喇喇地怪响。”

  3. 喻替人鼓吹、宣传的人。

    茅盾 《子夜》八:“亏你还说 韩孟翔 够朋友,够什么朋友呀!他是 赵伯韬 的喇叭。”

引证解释

⒈ 一种管乐器,上细下粗,多用铜制成,俗称号筒。

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号令》:“凡喇叭吹摆队伍,是要各兵即於行次,每哨一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忽然耳边听见哈打打,哈打打的一阵喇叭响。”
茅盾《色盲》:“喇叭吹出嘹亮的音符,一个个飞来撞着林白霜的耳膜。”

⒉ 一种电声元件。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也叫扬声器。

巴金《灭亡》一:“﹝车夫﹞先按一下喇叭,接着就开起车走了。”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六章:“在这危急的时刻,忽然听见前面左山腿上广播喇叭一阵嗞嗞喇喇地怪响。”

⒊ 喻替人鼓吹、宣传的人。

茅盾《子夜》八:“亏你还说韩孟翔够朋友,够什么朋友呀!他是赵伯韬的喇叭。”

喇叭的国语词典

乐器名。一种吹奏乐器。多为铜制,上端小,身细长而渐大,尾端圆敞。军中多用来传达命令。可分为法国号、小号、中音号、低音号、长号等。

如:「开车时,请勿乱按喇叭。」

喇叭的网络释义

喇叭

  • 喇叭分为几种不同的乐器,一种管乐器,上细下粗,多用铜制成。另一种是现代的电声元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也叫扬声器。 还可用来形容替人鼓吹、宣传的人。
  • 喇叭的翻译

    英语: horn (automobile etc)​, loudspeaker, brass wind instrument, trumpet, suona
    德语: Lautsprecher, Megafon, /Flüstertüte/, Hupe (S)​
    法语: trompette, haut-parleur, klaxon

    喇叭造句

    我们每天都随着学校的广播喇叭做体操。
    市场里,吵闹声,叫卖声,讨价声,喇叭声掺杂在一起非常热闹。
    那花儿像一个喇叭,漂亮极了。
    万籁俱寂,除了从远处偶尔传来汽车喇叭声。
    耳机喇叭与音响喇叭没区别,耳机就是超小的喇叭。
    不能过度的紧张,对于后面的人对你按喇叭不要惊慌失措,保持镇定的心态才能很好的驾驶机动车。
    这紫红色的喇叭花又娇嫩又鲜艳。
    没完没了的汽车喇叭声在一些城市里仍是很严重的噪音污染。
    汽车乱鸣喇叭,城市噪声很大。
    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震耳欲聋。
    院门前的篱笆上开满了紫红色的喇叭花。
    喇叭天线的前端是平行板传输线。
    那一朵朵的花儿绽放出来,像一只只小喇叭吹着快乐的歌。我把鼻子凑上去,闻一闻,一阵淡淡的清香飘来。好闻极了!
    穿制服的士兵排列在红色霓虹灯光照射下的二连浩特车站上,高音喇叭大声播放着威尼斯的华尔兹舞曲,声响粗鲁而劈头盖脑,像极了在兵营里。
    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无皮鳞茎扁球形,乳白色。茎直立,地下茎节有茎生根,地上茎刚直矮壮、绿色光滑。叶散生多数,披针形。花顶生数朵,喇叭形,平展,花被先端稍向外反卷,乳白色,花被筒深处淡绿色。
    从远处看是清淡的绣球花,它像一团粉红色毛绒绒的毛线团,有碍像许多蝴蝶聚在一起。翠绿的叶子葱緑茂盛着,挤挤攘攘的,像一层层小喇叭,神气的向天空;嘀嘀哒哒;地正吹着欢快的曲子。
    喇叭花开了,像个小酒杯,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显眼夺目。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迎春花害臊地绽放黄色的薄纱,月季花打开绚丽多彩的长裙。
    撕开权利的中间新月形的在后喇叭膝行。
    对时域中常常采用的喇叭天线的基本形状和几种变形进行了综述,并给出了几种不同的馈电方式。

    汉字详情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KGKJ
    [ba]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WY
    五行:
    仓颉: RC
    四角: 68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将食物扒入口中

    只三叭两咽,就是一碗。——《金瓶梅词话》

    (2) 叼;含在口中

    移开叭在口里的旱烟袋。——周立波《牛》

    (1) 形容开合声 。如:叭叭(形容双唇开合发声);叭哒;叭嗒

    其它字义

    英文翻译

    trumpe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1
    ◎ 客家话:[梅县腔] ba5 [宝安腔] ba1 | ba5 [客英字典] ba5 pat8 [陆丰腔] bat8 ba5 [客语拼音字汇] ba1 ba4 [台湾四县腔] bak7 pat7 [海陆丰腔] bak7 pat7
    ◎ 潮州话:b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普八鎋開入聲開口二等pʰætphret/ph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