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

shàn yú [ shan yu]
繁体 善於
注音 ㄕㄢˋ ㄩ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善于 shànyú

(1) 在某方面具有特长

他善于左手横握球拍
be good at

(2) 擅长

善于和孩子们打交道
have genius for

词语解释

  1. 谓在某方面擅长。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仲友 晓得他善於词咏,就将红白桃花为题,命赋小词。”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缅 人善於操舟。” 巴金 《利娜》:“他有学问,又善于辞令,很得人欢心。” 毛泽东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

  2. 即单于。

    王莽 于 天凤 二年改称 匈奴 为 恭奴 ,单于为善于。见《汉书·匈奴传下》。

引证解释

⒈ 谓在某方面擅长。即单于。 王莽于天凤二年改称匈奴为恭奴,单于为善于。见《汉书·匈奴传下》。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晓得他善於词咏,就将红白桃花为题,命赋小词。”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缅人善於操舟。”
巴金《利娜》:“他有学问,又善于辞令,很得人欢心。”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

善于的国语词典

在某方面具有特长。

如:「善于烹饪」。

善于的网络释义

善于

  • 善于指的是在某方面具有特长,比如说:他善于打球。
  • 善于造句

    我们要善于运用归纳法解决数学难题。
    王老师善于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
    李伯伯善于言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爸爸善于交际,结识了很多朋友。
    我们看事情,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搞经营必须思想敏锐,善于捕捉市场信息。
    写诗作文,要善于推陈出新,树立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扶植处在萌芽状态的新生事物。
    张老师特别善于察觉同学们的思想苗头。
    作家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素材。
    每个人都应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
    我们要善于绝长补短,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原则问题要坚持,非原则问题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普通。
    我们的班主任善于调解同学间的纠纷。
    我们不但敢于破坏旧世界,更要善于建设新世界。
    腐败分子很会伪装,必须善于识别他们。
    科学家从青蛙眼睛得到启发,制造出善于捕捉移动目标的电子蛙眼。
    对孩子们的各种爱好要善于因势利导。
    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生活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独奏、合奏各展风彩,飞扬出美妙的旋律。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与你合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而不胜。”要弹奏好生活的乐章就要善于与人合作。

    汉字详情

    shàn [shan]
    部首: 319
    笔画: 12
    五笔: UDU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GT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2) 同本义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3)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4) 好;美好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5)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善言(美言;说好话);善处(好办法);善马(良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资质甚佳,才品出众)

    (6) 善良;好心

    供养三德为善。——《左传·昭公十二年》

    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恶之名。”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7)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犹“善罢干休”;顺顺当当);善觑(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样(模样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顺(善良和顺)

    (8) 慈善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唐· 韩愈《原毁》

    (9) 又如:善事;善举;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称虔诚信仰佛教的人);善胜(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语。指人所以能为善的根性);善堂(旧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10) 表示应诺。对,好

    王曰:“善!”——《战国策·齐策》

    先主:“善?”——《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慎重 。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败(事情失败后的妥善措施)

    (12) 高明,工巧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

    吹籁工为善声。——《论衡·逢遇》

    (13)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14) 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

    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传》

    (15) 又如:善便(善变。不费力,轻易);善查(好对付的人。又作“善荐八”)

    动词

    (1) 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

    善戏谑兮。——《诗·卫风·淇奥》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史记·刺客列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善宽(善解;善于迎合);善丹青(擅长画画);善时(善于把握时机);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善喻(善于教喻);善贷(善于施与);善渊(善于保持沉默);善诱(善于诱导);善贾(长于贸易,善于做生意);善富(善于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长为文);善化(擅长教化)

    (3) 通“缮”。修治

    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故有善迩而远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4)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敛自己的才华)

    (5) 羡慕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6) 喜爱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7) 认为好

    忌信道任数,不从下人,故为权势所不善。——《华阳国志》

    (8) 赞许

    使孔子欲表善 颜渊。—— 王充《论衡》

    (9) 又如: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美德);善颂善祷(赞美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善善从长(本是称道别人的善德渊源流长。后转为赞扬人家向善弃恶、舍短取长)

    (10) 友好,亲善

    余宗老涂山, 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 史公云。——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善气迎人

    名词

    (1) 好人;好事;好处

    存抚良善。——宋· 沈括《梦溪笔谈》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2) 姓

    副词

    (1) 好好地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燕策》

    (2) 多;常;易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3) 又如:善变;善疑;善怀(多所怀思)

    英文翻译

    good, virtuous, charitable, kind

    方言集汇

    ◎ 粤语:sin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n5 [梅县腔] shan5 [东莞腔] sen3 [客英字典] shen5 shan5 shan3 [台湾四县腔] se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4 xian4 [宝安腔] sen3 [沙头角腔] sien5 [海陆丰腔] sha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常演仙A開上聲開口三等仙Azjenx/zjeenʑĭɛn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