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

zhǐ chǐ [ zhi chi]
注音 ㄓˇ ㄔˇ

词语释义

咫尺 zhǐchǐ

(1) 比喻相距很近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咫尺之遥
very close

(2) 比喻微小

无咫尺之功
small

词语解释

  1. 周 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

    唐 柳宗元 《石渠记》:“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

  2. 形容距离近。

    《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淮南子·道应训》:“终日行不离咫尺,而自以为远,岂不悲哉!” 唐 牟融 《寄范使君》诗:“未秋为别已终秋,咫尺 娄江 路阻修。”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天昏黑,咫尺莫辨。”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她们乡关咫尺,却因病抛离父母、亲爱的人。”

  3. 形容地方狭小。

    《战国策·赵策二》:“ 舜 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 唐 张祜 《题王右丞山水障》诗之二:“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清 厉鹗 《东城杂记·自馀轩》:“虽达官右族,曾不得咫尺园林,可以游目而憇足。”

  4. 形容微小;不足道。

    《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史记·游侠列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制》之十九:“盖诚奇伟倜儻之人,岂曰匹夫咫尺之行。”

  5. 形容时间短暂。

    宋 晁补之 《芳仪怨》诗:“寧知翻手明朝事,咫尺人生不可期。” 元 马谦斋 《沉醉东风·自悟》曲:“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説,咫尺韶华去也。”《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他几次想说出真情……可是话到舌边卡住了,咫尺间,他失去了最后的勇气。”

咫尺的国语词典

形容距离很近。

如:「近在咫尺」。

咫尺的网络释义

咫尺 (词语概念)

  • 咫尺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zhǐ chǐ,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谓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也指微小,仿佛对方就在眼前。
  • 咫尺的翻译

    英语: very close, very near
    德语: sehr nah, sehr eng
    法语: petite distance

    咫尺造句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则咫尺天涯。
    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有近在咫尺。
    这一对情侣有缘无分,咫尺天涯,难以相聚。
    天涯咫尺,寸草春晖,漂流在外的游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慈母的关怀。
    十多年来,我俩虽说在一个城市,但却如同咫尺天涯,一年也见不上几面。
    别小看这首诗,它可有咫尺万里之势。
    这可是近在咫尺的事,一天也不能再拖了。
    当时胜利近在咫尺,林肯完全可以报仇雪恨。
    远去的步伐清晰可见,咫尺的幸福却好似天涯。
    他家离汽车站近在咫尺,上下班方便极了。
    这两栋大楼一墙之隔,对于他们而言,却有如咫尺天涯,难以相见。
    哦!高速公路,咫尺天涯,轻松抵达任何地方。
    此爱不可分隔,视天涯如咫尺。
    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咫尺天涯一般,有甚舍不得处?
    我们曾经在一起,如今却咫尺天涯…
    我们虽在一个城市,近在咫尺,但都忙于自己的工作,见面的机会也很少。
    这个你日夜想念的人近在咫尺。
    他们虽是邻居,但彼此不相往来,真可谓咫尺天涯。
    这幅山水画,意境幽远,有咫尺万里的感觉。
    真正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近在咫尺。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319
    笔画: 9
    五笔: NYKW
    五行:
    仓颉: SORC
    四角: 768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尺,只声。本义: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同本义

    中妇人手长八寸谓之咫,周尺也。——《说文》

    天威不违颜咫尺。——《左传·僖公九年》

    吾不能行也咫。——《国语·晋语》

    是知无咫。——《国语·楚语》。注:“言少也。”

    (2) 又如:咫尺之书(书信)

    形容词

    (1) 比喻距离很近

    晋视道如咫。——《周书·太子》。注:“喻近。”

    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吕氏春秋》

    (2) 又如:咫步(短距离);咫见(短浅的见识);咫书(咫尺之书);咫尺千里(谓虽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形容行路之难;也形容相见之难);咫只天颜(咫尺颜。咫尺威颜。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

    英文翻译

    foot measure of Zhou dynasty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梅县腔] tje3 [宝安腔] zi3 cit7 [客英字典]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tsiit7 [海陆丰腔] zhi3 chit7 [客语拼音字汇] z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氏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x/tjee
    chǐ,chě [chi,che]
    部首: 327
    笔画: 4
    五笔: NYI
    五行:
    吉凶:
    仓颉: SO
    四角: 77807

    详细解释

    chě

    名词

    (1)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2) 另见 chǐ

    chǐ

    名词

    (1)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2)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3)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4) 。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5)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 。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6) 喻法度或标准 。如:尺墨(法规,法制)

    (7)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 。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8) 信件,信札 。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形容词

    (1) 喻短小或狭小的

    尺泽之蜺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2)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3) 另见 chě

    英文翻译

    Chinese measure approx. 'foot'

    方言集汇

    ◎ 粤语:ce2 cek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ak7 [陆丰腔] chak7 [梅县腔] ch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沙头角腔] cak7 [海陆丰腔] chak7 [宝安腔] cak7 [客语拼音字汇] cag5 [东莞腔] cak7
    ◎ 潮州话:ciêh4/cioh4 cê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昌石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hjek/tcektɕʰĭ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