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怒

hǒu nù [ hou nu]
注音 ㄏㄡˇ ㄋㄨˋ

词语释义

即怒吼。

词语解释

  1. 即怒吼。

    唐 李白 《远别离》诗:“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唐 岑参 《招北客文》:“饿虎争肉,吼怒闞闞。” 金 冯延登 《射虎得山子》诗:“涎口风生雷吼怒,角弓寒劲月痕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庚娘》:“ 王 吼怒,捽妇出。”

引证解释

⒈ 即怒吼。

唐李白《远别离》诗:“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唐岑参《招北客文》:“饿虎争肉,吼怒闞闞。”
金冯延登《射虎得山子》诗:“涎口风生雷吼怒,角弓寒劲月痕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王吼怒,捽妇出。”

吼怒的国语词典

因愤怒而大声吼叫。

吼怒的网络释义

吼怒

  • 吼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ǒu nù,意指怒吼。
  • 吼怒造句

    山洪吼怒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沟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夹势而出,那一剑幻成雷龙,吼怒而来,所过一片空间即成雷海,滚滚袭来,波涛汹涌,万雷怒号。
    曹华胜深深叹了一口气,憋屈幽怨的看了眼雪落,随即大吼怒道“你们这些混蛋他娘的是气煞我也……。
    李昂西斯被兰迪吼怒了,他对兰迪说道“这只球队我是老板,我有我的计划,你不想执教,可以滚蛋。
    几声相互摩擦后,口中发出吱吱的乱叫吼怒声,前肢猛然朝着迎面飞来的白芒飞剑,一刺而去。
    冷毅紧咬着牙,吼怒一声向前一顶,生生地用圣铠甲扛下了那一拳。
    听见化纹天蟾不甘的吼怒之声,墘闪着冰泽的双目也是渐渐失去了的光芒,气息比之之前低落了不少。
    一声吼怒,没有了心脏的圣魔躯体,竟然僵立在了原地,再没有了声响。

    汉字详情

    hǒu [hou]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BNN
    五行:
    仓颉: RNDU
    四角: 62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孔声。本义:大声叫)

    (2) 同本义

    吼,声也。——《广韵》

    (3) 又如:虎吼;狮子吼;大炮一再地吼

    (4) 人因愤怒或情绪激动而大声呼喊 。如:吼咤(大声怒喝);吼怒(怒极而大声咆哮);吼喊(大声叫喊);吼号(大声哀号)

    (5) 风、雷等发出的巨响 。如:吼啸(呼啸;发出巨响);吼沫(发出巨响的激流浪花);吼雷(打响雷,雷鸣)

    (6) 〈方〉∶叫,呼唤

    意马,吼你大大去。——《秧歌剧选》

    名词

    (1) 虹

    虹谓之吼。——明· 李翊《俗呼小录》

    (2) 哮喘病 。如:吼儿病;吼疾

    英文翻译

    roar, shout; bark, howl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1 hau3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ieu5 ho5 hau1 [客英字典] keu5 hau3 hau1 keu3 [宝安腔] hau1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海陆丰腔] kieu5 ho5 hau1 [东莞腔] hau3
    ◎ 潮州话:h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后上聲開口一等hux/xovxəu
    [nu]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VCNU
    五行:
    吉凶:
    仓颉: VEP
    四角: 4733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 同本义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 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 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瞋目大怒。

    (4)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5) 谴责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6) 又如: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7) 奋起;奋发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8) 又如: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9) 激怒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史记》

    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宋· 苏洵《权书上》

    (10) 超过

    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荀子·君子》

    形容词

    (1) 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秋高风怒号。——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务 》序

    (2)飘风怒吹。——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怒水(湍急的水流);怒生(蓬勃生长);怒芒(刺射的光芒);怒华(花盛开);怒浪(汹涌的波浪);怒张(波涛汹涌的样子);怒涌(猛烈翻腾);怒发(勃发);怒涨(水势急剧上涨);怒目切齿

    (4) 声响巨大 。如:怒号;怒涛

    名词

    (1) 通“孥”。妻子儿女

    黄帝、 尧、 舜诛而不怒。——《商君书·更法》

    (2) 通“帑”。彗星尾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

    英文翻译

    anger, rage, passion; angry

    方言集汇

    ◎ 粤语:no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u5 [海陆丰腔] nu5 [客语拼音字汇] nu4 [台湾四县腔] nu5 [梅县腔] nu5 [东莞腔] lu3 [陆丰腔] nu5 [宝安腔] lu5 [沙头角腔] lu5
    ◎ 潮州话:no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奴古上聲開口一等nox/nuu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