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含殓
(1) 古时将珠宝放于死者口中含之入棺,后以此泛称入殓
另见
词语解释
亦作“ 含敛 ”。亦作“ 含歛 ”。古代丧礼,纳珠玉米贝等于死者口中,并易衣衾,然后放入棺中,曰“含殮”。
《新唐书·卓行传·权皋》:“ 謩 为尽哀,自含敛之。” 明 李东阳 《清明前一日谒见宜人旧垅有述》诗:“浮生过眼烟云外,旧事伤心含歛中。” 清 周亮工 《送王庭一入楚序》:“予今年五十,虽倖存而两亲见背,不及含殮。”《老残游记》第五回:“ 吴氏 将 于朝栋 尸首领回,亲视含殮,换了孝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含敛”。亦作“含歛”。古代丧礼,纳珠玉米贝等于死者口中,并易衣衾,然后放入棺中,曰“含殮”。
引《新唐书·卓行传·权皋》:“謩为尽哀,自含敛之。”
明李东阳《清明前一日谒见宜人旧垅有述》诗:“浮生过眼烟云外,旧事伤心含歛中。”
清周亮工《送王庭一入楚序》:“予今年五十,虽倖存而两亲见背,不及含殮。”
《老残游记》第五回:“吴氏将于朝栋尸首领回,亲视含殮,换了孝服。”
含殓的国语词典
含,含玉于口;殓,入殓,纳死者于棺。含殓指将珠玉放入死者口中后将其下葬。
含殓的网络释义
含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 同本义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3)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叫“垫背”);含咀(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
(4) 容纳;包含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含有音乐。——蔡元培《图画》
含文学之趣味。
为之含悲。——孙文《序》
(5) 又如:含元(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含气(含藏元气);含孕(包含;孕育);含光(内藏光采,包藏美德)
(6) 忍受;宽容 。如:含悲茹痛(忍受痛苦);含垢(忍受耻辱);含容(容忍;宽恕);含辱(忍受耻辱);含贷(包涵,宽恕)
(7) 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韩非子·难囚》
(8) 又如:含哀(怀着哀痛之情);含戚(怀着忧伤);含道(怀藏正道;抱有主张);含愁(怀着愁苦);含伤(怀着悲伤)
(9) 显现;带着 。如:含脸(板着面孔);含春(带着笑容;带着春意);含香(带着香气);含嗔(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hem2 [陆丰腔] ham3 [沙头角腔] ham2 [东莞腔] ham2 [宝安腔] ham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含 | 胡男 | 匣 | 覃 | 平聲 | 覃 | 開口一等 | 咸 | 覃 | ɣɒm | ghom/hom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字本作“敛”。从歹,佥(
)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装殓。给尸体穿衣下棺) 同本义殓,殡殓。——《广韵》
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死者厚棺殓。——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今予殓汝葬汝。——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大殓(丧礼中入棺、钉棺盖);殡殓(入殓和出殡);成殓(入殓。把死者放进棺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娜奄2 [潮州]罗奄2 ,niam2 [潮州]liam2 [澄海]nia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