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

fǒu rèn [fou ren]
繁体 否認
注音 ㄈㄡˇ ㄖ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否认 fǒurèn

(1) 拒绝承认

否认牛的存在是行不通的
deny;repudiate;negate

词语解释

  1. 不承认。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一步一步前进的现象却不能否认,而思想紊乱摇荡不定也无可讳言。”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五:“那只是一套戏法,而且是照例的那一套,在今天是谁也不能否认了。”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不过他太会说话了,你未必能否认这一层。”

引证解释

⒈ 不承认。

瞿秋白《饿乡纪程》五:“一步一步前进的现象却不能否认,而思想紊乱摇荡不定也无可讳言。”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五:“那只是一套戏法,而且是照例的那一套,在今天是谁也不能否认了。”
丁玲《韦护》第二章:“不过他太会说话了,你未必能否认这一层。”

否认的国语词典

不承认。

如:「他否认将在近期内结婚。」

否认的网络释义

否认 (汉语词语)

  • “意义的呼声” 的一种,用简单的呼声来表示否认的意思。英语:1. to declare to be untrue 2. to deny,意思为不承认,示例:1.矢口否认。2.否认事实。
  • 否认造句

    事情已经弄清楚,你不要否认事实。
    他矢口否认那事是他干的。
    在人证物证俱备的情况下,他还矢口否认从保险柜中窃走了巨额现金。
    无可否认,造谣是可恶的,撒谎是可耻的,对造谣于撒谎人人应当嗤之以鼻。
    毛毛矢口否认他动过桌上的东西。
    不可否认的,我们的生活品质已经每况愈下。
    希利先生暴跳如雷,否认说过此话,并追求来源。
    说他昨天没有参加打扫卫生一事,他矢口否认,还列出几个证人说明他参加了。
    但是,两人对这种说法均予以否认。
    今日的中国,国富民强,连敌人也不能否认这一点。
    在初审过程中,他对那件事矢口否认。
    无可否认,我们的生活品质已经每况愈下。
    对此他也无法否认,而且他自始至终都很讲理。
    然后,从否认进入愤怒,你会因这事感到怒不可遏。
    如果你执意否认你侵犯我公司的经营权,那就只好对簿公堂了。
    他矢口否认自己将窗户打破了。
    不可否认,丰田在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
    她约束了自己想否认并追问的不可名状的冲动。
    其实任何一个问题,有两种回答方式,都能幽默,一种是先承认后否认,一种是先否认后承认。
    永远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否认自己的经验或信念。

    汉字详情

    fǒu,pǐ [fou,pi]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GIKF
    五行:
    仓颉: MFR
    四角: 10609

    详细解释

    fǒu

    副词

    (1) (会意。从口,从不。“不”亦兼表字音。本义:不然,不是这样)

    (2) ∶不,不然,不如此

    否,不也。——《说文》

    否臧凶。——《易·师》

    否德黍帝位。——《书·尧典》。注:“皆训不。”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战国策·魏策》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这是妥当的办法吗?否

    (4) 非,不是

    大人否亨。——《易·否卦》

    否则熟虑而从之。——《礼记·表记》。注:“谓非己志也。”

    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也。——《墨子》

    (5) ——用于“能否”、“可否”、“是否”中。如:明日能否出发,需视天气而定

    (6) 用在疑问句末,构成是非问句

    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又如:汝知之否

    (8) 另见

    动词

    (1) 闭塞;阻隔不通

    否,隔也。——《广雅》

    否难知也。——《诗·小雅·何人斯》

    否者,蔽固不通之称。——《匡谬正俗》

    否者,闭而乱也。——《汉书·刘向传》

    (2) 又如:否滞(停滞;阻塞);否塞(闭塞不通);否结(阻滞,郁结。比喻运数不好);否隔(亦作“否鬲”。隔绝不通);否道(壅蔽之道);否闭(闭塞不通)

    (3) 贬斥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世说新语》

    (4) 变坏;灭绝

    若到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西游记》

    不择善否。——《庄子·渔父》

    形容词

    (1) 困厄;不顺

    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又如:否屈(困顿受挫);否败(穷困;时运不好);否往泰来(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否而末泰(时局动荡不安);否运(恶运,坏运)

    (3) 恶

    未知臧否。——《诗·大雅·抑》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否心(邪恶之心);否德(卑劣的品德);否臧(善恶)

    (5) 通“鄙”。鄙陋

    不善少而否老。——《庄子·大宗师》

    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6) 又如:否妇(鄙陋的妇女)

    名词

    (1) 通“痞”。病名,胸中满闷结块的病

    心下否痛。——《素问·五常政大论》

    (2) 又如:否肿(痞块肿胀)

    (3) 另见 fǒu

    英文翻译

    not, no, negative;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fau2 p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eu3 pi3 [梅县腔] feu3 [陆丰腔] feu3 [客英字典] feu3 pi3 [东莞腔] feu3 [客语拼音字汇] bia3 feu3 pi3 [台湾四县腔] feu3 pi3 [沙头角腔] feu3 [宝安腔] fiu3 | pi3
    ◎ 潮州话:houn2(hóuⁿ) pi2(ph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鄙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biix/byybʰi
    rèn [ren]
    部首: 226
    笔画: 4
    五笔: Y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O
    四角: 38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忍声。本义:认识,辨明)

    (2) 同本义

    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水浒传》

    过了数日,待没了认色,却将去本府告赏。——《古今小说》

    (3) 又如:认出他失散多年的兄弟;认记(辨认的记号);认色(辨认的标记);认旗(军中作为标志、信号的旗帜);认领(辨认并领取);认证(辨认并证实);认透(看透了,识破);认尸(辨认亲人的尸骨)

    (4) 看作;认为 。如:认真(当真,信以为真);认贼为子(佛家语,比喻把虚妄现象当作真实的理境,指众生总以现象代替本体;泛喻颠倒是非,善恶不分);认犯头(认为冒犯的理由。即发生误会)

    (5) 承认 。如:认过(承认过失);认供(招供);认范(认账;就范;承认)

    (6) 把本无某种亲密关系的人看作有某种亲密关系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水浒传》

    (7) 又如:认义(结义;结拜);认亲(认作亲戚);认族(把同姓不同宗的人认成同族);他们认他为养子

    (8) 赔礼道歉 。如:向她认个不是

    (9) 应允承担;在正式协议书上签名认购(如股票),尤指签名认购新的证券 。如:认纳(应承交纳);认捐(应承捐钱);认派(应承摊派);认打(愿意挨打);这批股票中就数他认得多;认股权(指在一定期限内,依一定价格,向公司认购一定股数之权利)

    (10) 认命;认吃亏——后面带“了” 。如:你不用管,这事我认了

    (11) 记得;认得 。如:认取(记得;认得);认知(认识和感知);认的(认得)

    (12) 通“讱”。说话谨慎

    外是者谓之认。——《荀子·正名》

    英文翻译

    recognize, know, understand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