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赖

dǐ lài [di lai]
繁体 抵賴
注音 ㄉ一ˇ ㄌㄞ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抵赖 dǐlài

(1) 用谎言和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

事实是抵赖不了的
deny

(2) 拒绝承认或认可

在事实面前无法抵赖
前日你用妖术使落花上枝,还敢抵赖。——· 冯梦龙《醒世恒言》
refuse to admit;disavow

词语解释

  1. 拒不承认事实。

    宋 苏轼 《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若遇顽猾人户抵赖不还,或将诸物高价准折,讼之於官,经涉岁月,乃肯备偿,衙前所获无几。”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俺这官府中则要你从实取责,不要你当厅抵赖。”《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 高氏 抵赖不过,从头招认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八章:“你还抵赖不肯认罪?好,现在就来宣布你的罪状。”

引证解释

⒈ 拒不承认事实。

宋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若遇顽猾人户抵赖不还,或将诸物高价准折,讼之於官,经涉岁月,乃肯备偿,衙前所获无几。”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这官府中则要你从实取责,不要你当厅抵赖。”
《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高氏抵赖不过,从头招认了。”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八章:“你还抵赖不肯认罪?好,现在就来宣布你的罪状。”

抵赖的国语词典

拒绝、不肯承认。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你待教我从实取责,我又不敢当厅抵赖,恰待分说,又道咱家不伏烧埋。」《水浒传.第一八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白胜抵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也作「抵谰」。

抵赖的网络释义

抵赖

  • 抵赖,汉语词汇。
  • 拼音:dǐ lài
  • 是指用谎言狡辩否认所犯的过失或罪行,拒绝承认或认可。
  •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 抵赖造句

    他对你的指控凿凿有据,你岂能抵赖得了。
    事实就在眼前,不容他抵赖。
    他明明做错了,还百般抵赖!
    在铁证面前,罪犯必然是困兽犹斗,还要抵赖,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这个反革命分子,罪行累累,铁案如山,是抵赖不了的。
    没想到,我改完后,正要去交给老师,没想到碰到他了,他又想拿回来改,被我揭穿了,他再也没法抵赖了。
    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事实确凿,抵赖是无用的。
    铁案如山,谁也别想抵赖!
    证据确凿,犯罪分子无可抵赖。
    睁眼看看,白纸黑字,你还想抵赖!
    白纸黑字,你还想抵赖吗?
    他对他的罪行,非但没有坦白交待,还公然在众人面前矢口抵赖。
    对他不利的证据确凿,无法抵赖。
    通过认证和审核,不可抵赖。
    少女看在眼中,自然是觉得这贼书生无法抵赖,暗自得意自己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沾沾自喜。
    电子邮件与其他网上传输的信息一样,面临着信息泄漏、丢失、篡改与抵赖等不安全因素。
    面对所有的证据,他再也无法抵赖了。
    人证、物证的一确二,你还抵赖!
    若竟游词抵赖,这三尺法堂,当叫你立刻受苦!你道本县昨日改装,是为何事?只因你丈夫身死不明,阴灵未散,日前在本衙告了阴状,故而前来探访。

    汉字详情

    [di]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QAY
    五行:
    仓颉: QHPM
    四角: 520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氐( )声。本义:挤,推)

    (2) 同本义

    抵,挤也。——《说文》

    抵,推也。——《广雅》

    抵,距也。——《汉书·梁怀王揖传》注

    (3) 又如:抵掎(排挤攻击);抵斥(排斥);抵排(排斥;抵触)

    (4) 抵赖,拒不承认事实

    延年抵曰。——《汉书·田延年传》。注:“拒讳也。”

    (5) 又如:抵讳(抵赖;不认账);抵谰(抵赖,拒不承认)

    (6) 抵挡。抵抗,挡住压力 。如:抵配(拼;豁出去);抵冒(抗拒冒犯);抵拦(抗拒;抵挡)

    (7) 触犯 。如:抵牾(矛盾;抵触);抵死(冒死,触犯死罪,竭力,坚持);抵犯(触犯)

    (8) 抵偿

    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帝纪》

    (9) 又如:抵充(抵偿充当);抵补(抵充补足)

    (10) 诋毁 。如:抵诃(诋毁呵斥)

    (11) 抵达

    抵九原。——《史记·始皇纪》

    抵营室。——《史记·天官书》

    抵山谷中。——《汉书·李陵传》

    乘虚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12) 又如:抵任(到任);抵官(到职);日内抵京

    (13) 相当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 杜甫《春望》

    (14) 又如:价抵连城

    (15) 碰 。如:抵足(脚对脚而睡;形容很亲近);抵掌(拍击着手掌,表示亲近)

    (16) 支撑 。如:用手抵着下巴颏儿;抵当(支撑;抵押;补偿)

    (17) 扔,掷

    抵,掷也。——《后汉书·献穆曹后纪》注

    (18) 又如:抵掷(投掷)

    (19) 欺诈

    抵,欺也。——《后汉书·刘隆传》注

    (20) 又如:抵换(掉换。以假换真或以次换好);抵盗(从自己家或主人家向外偷东西)

    (21) 抨击 。如:抵隙(抨击缺点)

    (22) 指责 。如:抵瑕(指责缺点);抵摘(指责)

    动词

    (1) 用角顶,相触

    牴,触也。从牛,氐声。字亦作觝。——《说文》

    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汉书·武帝纪》

    触崖觝隈。——稽康《琴赋》

    (2) 又如:抵触(冒犯,顶撞)

    英文翻译

    resist, oppose; deny; off-set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3 (du2)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3 [陆丰腔] di3 [客英字典] di3 [东莞腔] di3 [梅县腔] dai1 dai3 di3 din3 [沙头角腔] di3 [宝安腔] di3 | dai3 [海陆丰腔] di3 (du2)
    ◎ 潮州话:d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
    lài [lai]
    部首: 401
    笔画: 13
    五笔: GKI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LNBO
    四角: 579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剌( )声。本义:得益;赢利)

    (2) 同本义

    赖,赢也。——《说文》

    赖,取也。——《方言十三》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注:“利也。”

    相语以利,相示以赖,相陈以知贾。——《国语》

    为魏则益,为 秦则不赖矣。——《战国策》

    (3) 又如:赖利(得利)

    (4) 依靠;依赖;依恃、凭藉

    奸人赖赏而富。——《韩非子·诡使》

    王室之不坏,繄伯舅是赖。——《左传·襄公十四年》

    以有补于人君,人君赖之。——《论衡·逢遇》

    而赖吾之德。——《国语·晋语》

    (5) 又

    赖子存之。

    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赖肤觉之助。——蔡元培《图画》

    (6) 又如:赖衣求食;赖天(依靠上天的庇卫);赖庇(依靠别人的庇卫)

    (7) 拒绝承认,抵赖 。如:赖债(不承认所欠的债务,或故意拖延不还)

    (8) 耍赖。亦指无赖的作风和行为 。如:赖子(赖皮子,赖皮狗。刁钻撒泼、不讲道理的人)

    (9) 留在某处不肯离开 。如:赖着不走;赖地(躺在地上耍赖)

    (10) 责怪,应该受责。如:这事全赖我

    (11) 〈方〉∶逃 。如:赖学

    副词

    幸而;幸亏 。如:赖得(幸亏,好在);赖是(亏得;幸好);赖蒙(敬词。幸而蒙受)

    形容词

    (1) 不好;坏 。如:赖歹(丑;难看);赖事(坏事);今年的庄稼长得真不赖

    (2) 通“懒”。懒惰

    富岁子弟多赖。——《孟子·告子上》

    (3) 又如:赖精(极无赖的人);赖象磕瓜子(歇后语为“解不了饥”)

    名词

    (1) 利;好处

    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

    (2) 姓

    英文翻译

    rely, depend on; accuse falsely

    方言集汇

    ◎ 粤语:laai6
    ◎ 潮州话:nai6 lua7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