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叛涣”。凶暴跋扈。
《文选·左思<魏都赋>》:“云撤叛换,席卷虔刘。” 张载 注:“叛换,犹恣睢也。”《陈书·高祖纪》:“ 岭南 叛涣, 湘 、 郢 结连,贼帅既擒,兇渠传首。” 唐 李商隐 《祭裴氏姊文》:“属 刘 孽叛换,逼近 怀城 。”
指叛涣者。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一》:“讨叛涣於 河 潼 ,张声援於 岐 雍 ,竟平大憝,粗立微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叛涣”。
⒉ 凶暴跋扈。
引《文选·左思<魏都赋>》:“云撤叛换,席卷虔刘。”
张载注:“叛换,犹恣睢也。”
《陈书·高祖纪》:“岭南叛涣, 湘、郢结连,贼帅既擒,兇渠传首。”
唐李商隐《祭裴氏姊文》:“属刘孽叛换,逼近怀城。”
⒊ 指叛涣者。
引《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一》:“讨叛涣於河潼,张声援於岐雍,竟平大憝,粗立微劳。”
叛换的网络释义
叛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 同本义
叛,乱也。——《广雅》
信中涂而叛之。——《楚辞·逢纷》
叛者,反背之辞也。——《左传释例》
侯不朝,兹谓叛。——《汉书·五行志》
叛者五人。——《公羊传·定公八年》
天下皆叛之。——《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众叛亲离;反叛(叛变);叛道(背叛正道);叛败(谋叛而败亡);叛镇(背叛朝廷的藩镇);叛附(叛变后另有依附);叛服(叛变或顺服);叛降(叛变投敌)
形容词
零乱的
约则义孤,博则辞叛。——《文心雕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an3 ban5 [梅县腔] ban3 [海陆丰腔] ban3 ban6 [客英字典] ban3 [宝安腔] ban3 [客语拼音字汇] pan4 [陆丰腔] p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叛 | 薄半 | 並 | 桓 | 去聲 | 翰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bʰuɑn | buanh/buan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奂(
)声。本义:互易)(2) 同本义
换,易也。——《说文》
擅相换易。——《谷梁传·桓公元年》注
(3) 又如:以帛换酒;换过子(互相调换);换了帖(异姓的人结拜为兄弟时交换写有年龄、籍贯、家世等的帖子)
(4) 变易,改变
几移几换。——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换衣服;换手(更换操作的人);换脚手(换鞋、衣服、手套等);换易(调换、更换);换朝(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