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背叛,叛离。
《后汉书·南蛮传·板楯蛮夷》:“愁苦赋役,困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 管蔡 流言,叛戾 东都 。”《宋书·刘道产传》:“﹝ 刘道产 ﹞善于临民,在 雍 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后叛戾不受化者,并皆顺服,悉出缘 沔 为居。”
引证解释
⒈ 背叛,叛离。
引《后汉书·南蛮传·板楯蛮夷》:“愁苦赋役,困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
三国魏嵇康《管蔡论》:“管蔡流言,叛戾东都。”
《宋书·刘道产传》:“﹝刘道产﹞善于临民,在雍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后叛戾不受化者,并皆顺服,悉出缘沔为居。”
叛戾的网络释义
叛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反,半声。本义:背叛) 同本义
叛,乱也。——《广雅》
信中涂而叛之。——《楚辞·逢纷》
叛者,反背之辞也。——《左传释例》
侯不朝,兹谓叛。——《汉书·五行志》
叛者五人。——《公羊传·定公八年》
天下皆叛之。——《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众叛亲离;反叛(叛变);叛道(背叛正道);叛败(谋叛而败亡);叛镇(背叛朝廷的藩镇);叛附(叛变后另有依附);叛服(叛变或顺服);叛降(叛变投敌)
形容词
零乱的
约则义孤,博则辞叛。——《文心雕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an3 ban5 [梅县腔] ban3 [海陆丰腔] ban3 ban6 [客英字典] ban3 [宝安腔] ban3 [客语拼音字汇] pan4 [陆丰腔] p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叛 | 薄半 | 並 | 桓 | 去聲 | 翰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bʰuɑn | buanh/buan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戾,曲也。从犬,出户下身曲戾也。——《说文》
饮必小咽,端直无戾。——《吕氏春秋》
(3) 又如:戾契(曲折辗转)
(4) 至,到达
翰飞戾天。——《诗·小雅·四月》
鲁侯戾止。——《诗·鲁颂·泮水》
戾于敝邑。——《国语·鲁语上》
古者天灾降戾。——《国语·周语下》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戾止(来临);戾于(至于)
(6) 违背,违反
如子之说,文虽相反,义不相戾。——唐· 韩愈《论语笔解》
举事戾苍天。——《淮南子·览冥训》
(7) 破裂 [break;split]
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淮南子·主术训》。注:“戾,破也。”
(8) 通“捩”。扭转
戾翳旋把,萦随所历。——潘岳《射雉赋》
形容词
(1) 乖张;违逆
戾,乖背也。——《字林》
降此大戾。——《诗·小雅·节南山》
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柳宗元《天说》
果敢而很,猛贪而戾。——《荀子·荣辱》
(2) 又如:乖戾(别扭,不合情理);戾沓(乖戾多言);戾悖(乖戾背离);戾谬(乖谬)
(3) 暴戾
诛严不为戾。(戾残暴。)——《韩非子·五蠹》
(4) 又如:戾气(暴戾之气);戾虫(老虎的别名。以虎性暴戾凶猛,故名);戾夫(凶恶的人;暴戾之心);戾行(砥砺操行)
(5) 劲疾,猛烈
劲风戾而吹帷。——晋· 潘岳《秋兴赋》
(6) 贪婪凶猛
悍戾贪肆。——《新唐书·杨于陵传》
(7) 安定,静止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名词
(1) 蒙受屈辱或受到的贬抑
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
(2) 罪恶,罪行
余,罪戾之人也。——《国语》
(3) 又如:罪戾(罪过;罪恶)
(4) 祸患
天降灾戾。——《汉书·食货志下》
(5) 通“疠”。疫病
疾菑戾疫。——《墨子·尚同中》
(6)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ui5 [海陆丰腔] lui6 [客英字典] lui5 [台湾四县腔] lu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宝安腔] lui3 li3 [沙头角腔] lui5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麗 | 郎計 | 來 | 齊開 | 去聲 | 霽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leh/ley | li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