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例

pàn lì [ pan li]
注音 ㄆㄢˋ ㄌ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判例 pànlì

(1) 某些国家经有权机关确认,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加以援用的判决

legal precedent

词语解释

  1. 又称“案例”。法院可以援引作为审理同类案件依据的判决。

引证解释

⒈ 又称“案例”。法院可以援引作为审理同类案件依据的判决。

判例的国语词典

法律上指判决的先例。法院对诉讼案件所为的判决,在以后遇有相同或类似案件时,仍引用此判决而为判决。则此一判决,即称为「判例」。

判例的网络释义

判例

  • 对于判例,必须分别来看。在民法法系,判例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除了个别情况外,理论上不承认判例具有约束力。在普通法法系,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即判例法。公共政策是有关必须达到集体目的或目标的一种政治决定,这种决定一般来说旨在改善经济、政治或者社会的境况,或旨在促进整个社会的某种集体目标的实现。事物性质实际上是一种知识,或人们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
  • 判例的翻译

    德语: Amtsbefugnis (S)​, Rechtsprechung (S)​
    法语: jurisprudence

    判例造句

    到联邦最高法院任职前,我在一家出版社当法律编辑,曾编辑过多套法律书籍,其中就包括商业版的联邦最高法院判例汇编,也就是我现在从事的工作。
    民法典是建构和生成的统一,它需要大量的单行法、习惯法和判例的支撑。
    但是,目前我国主流民法理论仍不承认判例的裁判规制作用,法律也没有赋予法官民事判例的创制权。
    律师、法官和法学教授均使用我们的判例汇编。
    纵使断案是以圣人敕令和中书省判例为准,但我相信,中书省判例中绝不会允许公主私下里随意将人刑死,阁下不要虚张声势大而化之。
    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朱尼厄斯 
    要说后世传承最相类似者,或许是民国时期“六法全书”的“判例解释例”体系。
    法律专家说她的案子不会成为判例,因为它是庭外和解的。
    我们国家司法体系没有判例法传统,一起典型的判例对后续类似案件的指导意义可大可小,基本上要依靠检察院及法官的现实操作与选择。
    由于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机构职能,我们有特别义务遵从最高法院的判例,并以开诚布公的方式展开辩诉工作。
    然而,出自印度德奥班德的一个新判例是,只要新月在南非南部出现,英国就应接受看月的情况。
    如果徐府拥有良田万顷,戚总兵馈赠白金万两,主要不是因为季审法庭曾经调阅爱德华四世以来的判例,而是因为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比较铿锵有力。
    我国已有相关司法判例却无系统反淡化行为立法。
    有了免责权,他们无视利益冲突、长久以来的判例法和宪法的实质。
    在一些离婚法规被高度成文化的相似的国家,这一规定发挥的作用很好,在那里判例并不重要而且法官的酌处权也有限。
    罚不当罪固然不足以威慑来者,但即便用重典,难道就可以永绝后患吗?一个偶然的判例无论多么严厉,都不能替代社会机制尤其是法律机制的适时调整。
    从确立私立地位的达特茅斯学院案,到维护“平权措施”的“贝克案”,经典判例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无不影响深远。
    我国刑法学界对于英国刑法中的犯罪故意在理解上值得反思,英国刑法犯罪故意需从判例法和制定法两个角度加以理解。
    可关于这一主题有大量的判例法,适用了概括性的三权分立学说。
    首先,环球音乐集团在一项生命中发生药寻求复审并声称,不论如何,该裁定都不是判例。

    汉字详情

    pàn [pan]
    部首: 208
    笔画: 7
    五笔: UD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QLN
    四角: 925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2) 同本义

    判,分也。——《说文》

    继犹判涣。——《诗·周颂·访落》

    纪于是乎判。——《左传·庄公三年》

    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国语·周语中》

    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判割(分割);判妻(丈夫去世或与丈夫离异后再嫁的妇女);判散(分散);判礼(分离;分开);判迹(分道而行);判裂(割裂;分离)

    (4) 判决

    太尉判状辞甚巽(恭顺)。——唐·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5) 又如:审判(审理和判决);判词(判决的文词);判牍(判决司法案件的文书);判有罪;判无罪

    (6) 区别;分辨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天下》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判别是非;判正(分辨是非曲直)

    (8) 裁定 。如:公判;评判(判定胜负或优劣);判事(判决事务的是非曲直);判个死日(预知死期。判:断定);判命(判定人的命运;拼命);判析(裁决)

    (9) 评定做上符号或记号

    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 周都督开拆。”——《三国演义》

    (10) 又如:判卷子;判阅(批阅)

    (11) 球赛中裁定球或球员的情况 。如:判发球出界;判跑垒员安全进垒

    (12) 通“拚”。舍弃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元稹《采珠行》

    名词

    (1) 半

    凡有责者有判书。——《周礼·朝士》。注:“半分而合者。”

    卿大夫判县。——《周礼·小胥》。按:“宫县四面,判县两面。”

    掌万民之判。——《周礼·媒氏》

    璋判白。——《公羊传·定公八年》

    天地判合。——《汉书·翟义传》

    (2) 判决狱讼的官 。如:州判;通判;判司(官名。掌批判文牍的官);判官头(雕绘着判官的马鞍)

    (3) 裁决诉讼的文书 。如:判花(花押。旧时在判决书后签字花押)

    英文翻译

    judge; discriminate; conclude

    方言集汇

    ◎ 粤语:pun3
    ◎ 客家话:[宝安腔] pan3 [沙头角腔] pan5 [陆丰腔] pan3 [客英字典] pan5 [台湾四县腔] pan5 [梅县腔] pan5 [海陆丰腔] pan6 [客语拼音字汇] pan4 [东莞腔] p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半去聲合口一等phuanh/phuannpʰuɑn
    [l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GQ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MN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例,比也。——《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

    举此以例其余。——元· 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

    (2) 又如: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名词

    (1) 类;列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不在此例;例及(连类而及);例侪(按类分列)

    (3) 可以作依据的事物;例子

    两贤同时,便是未有前例。——《南齐书·陆慧晓传》

    (4) 又如:援例行事;例贡(边境官员及土司每年依例献纳的贡物;清代又指例贡生);例授(循例封赠);病例;实例

    (5) 规定;规则;条例

    故例。——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开例;禁例;老例(旧规矩;旧习惯)

    英文翻译

    precedent, example; regul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a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4 [宝安腔] li3 [梅县腔] li5 [海陆丰腔] li6 [客英字典]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6
    ◎ 潮州话:l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lĭɛilied/li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