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

shòu hài [ shou hai]
注音 ㄕㄡˋ ㄏㄞ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受害 shòuhài

(1) 遭受损害

受害不浅
suffer injury;fall victim

(2) 被杀害

不幸受害
be killed

词语解释

  1. 遭到损害。

    《后汉书·皇甫嵩传》:“ 国 ( 王国 )今已陷受害之地,而 陈仓 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确然知抚之受害无穷,而战为我朝不易之法。”

引证解释

⒈ 遭到损害。

《后汉书·皇甫嵩传》:“国(王国 )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确然知抚之受害无穷,而战为我朝不易之法。”

受害的国语词典

遭受祸害。

受害的网络释义

受害

  • 受害,汉语词语,出自《后汉书·皇甫嵩传》,释义为受到伤害,遭受损害。
  • 受害的翻译

    英语: to suffer damage, injury etc, damaged, injured, killed, robbed
    德语: etwas zum Opfer fallen (V)​
    法语: être victime, être assassiné

    受害造句

    见义勇为的小华徒手制服了持刀的歹徒,将赃物还给了受害人。
    去看望受害者的人们在点左右都纷至沓来了。
    违章痛快一时,受害痛苦一生。
    对于百姓,让他们得利而不受害,使他们成功而不要失败,使他们生存而不要死亡,给予他们而不是掠夺。
    王明是受害人的家属。
    襄理的位置,正如明朝的太监,可以依靠权势,胡作非为,而受害的不是他,是学校。
    这些歹徒虚设行号,到处招摇撞骗,许多商家因此受害。
    当事实相互抵触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妥协。
    受害群众愤怒斥责那些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分子。
    肇事司机已经补偿了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大智若愚,可以避灾免祸;锋芒毕露,往往遭嫉受害。
    他跪在受害者家属的面前,乞求饶恕。
    这个作恶多端的杀人犯终于被擒获了,受害者的家属赍志而殁,恨不得当时就活剥了他。
    当看到这场凶案的受害者时,大家都惊恐万状。
    残忍不是出于本性,它是像火山一样,从地下喷出地面;它不但给伤痛于受害的人,也同样给伤痛于施害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魔力。
    他们对这一策略驾轻就熟,评论家们称之为"受害者"。
    放弃“受害者心理”,要先看到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的积极面。
    警方录像显示,部分受害者的残余尸体在瓦努科地区的一所农舍中被发现。
    一些人将二奶看作该国纲纪崩摧、贫富差距过大的受害者,他们表示法律系统不过令这个问题更糟。
    典型的情况是,这类非法交易不只用艾滋病毒损毁受害者们的身体,还弄垮她们的精神,让她们感觉自己如此没有价值,以致她们很难恢复正常的生活。

    汉字详情

    shòu [shou]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EPCU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BE
    四角: 2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 同本义

    受,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受其币。——《周礼·天官·司书》

    主妇拜受爵。——《仪礼·特牲馈食礼》

    则受之。——《周礼·司干》。注:“取藏之。”

    受以小功衰。——《仪礼·丧服》。注:“犹承也。”

    颛顼受之。——《国语·楚语》。注:“承也。”

    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管子·海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受茶(女子受聘,订立婚约);受宫厅(衙门中的厅堂);受法(伏法);受事(接受教诲);受册(接受册命);受祉(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受胙(接受胙肉)

    (4) 蒙受;遭受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受侮;受敌;受污(遭受污染)

    (6) 得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7) 又如:受知(得到他人的赏识、礼遇);受名(获得名称);受直(得到报酬);受瘪;受享(享受)

    (8) 收进,取回

    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周礼·春官·司干》

    (9) 买入,收入

    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百。——《管子》

    (10) 又如:受主(买主)

    (11) 容纳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12) 通“授”。授予;交给

    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如宾礼。——《仪礼·乡饮酒礼》

    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管子·君臣上》

    受以王命,委以王事。——《论衡·自然》

    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通“授”。教授;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14) 娶 。如:受室(娶妻,成家);受妻(娶妻)

    英文翻译

    receive, accept, get; bear, st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6
    ◎ 客家话:[梅县腔] shu5 shiu5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5 [台湾四县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4 [宝安腔] su3 siu3 [沙头角腔] su5 [海陆丰腔] shiu6
    ◎ 潮州话:siu6 (sĩ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殖酉上聲開口三等ʑĭəuzjux/zjov
    hài [hai]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DHK
    五行:
    仓颉: JQJR
    四角: 30605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mián),从口,丰( gài)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

    (2) 同本义

    害,伤也。——《说文》

    害所得而恶也。——《墨子·经上》

    斗怒害也。——《荀子·臣道》

    害者,利之反也。——《韩非子·六反》

    周知其利害。——《周礼·职方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邪曲之害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恐其害己。——《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害心(害人害物的心思。即杀心);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害虐(伤害虐待);害身(伤害身体)

    (4) 妨碍,妨害

    害,妨也。——《字汇》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他设置重重障碍,这可害了我

    (6) 谋杀,谋害

    复行扰害。——《广东军务记》

    医言无害。——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他在去上班的路上被害;他为仇人所害

    (8) 妒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招致某种后果

    你这负心汉,害天灾的!——关汉卿《救风尘》

    (10) 加祸

    鬼神害盈而福谦。——《易·谦彖》

    (11) 怕羞 。如:害羞;害碜(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发怵)

    (12) 感觉 。如:害乏(感到疲乏);害饥(感到饥饿);害疼(感觉疼)

    (13) 患病,发生疾病 。如:害不好(生病);害夏(夏季长期发烧的病);害黄病(生黄疸病);害疯(得了疯病)

    (14) 怕 。如:害慌(害怕;发慌)

    (15) 因怀孕而恶心、呕吐、食欲异常 。如:害孩子;害喜

    名词

    (1) 灾害。祸害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脩务》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

    有公害。——清· 黄宗羲《原君》

    一己之害。

    天下释其害。

    (2) 又如:害咎(灾祸);害患(祸患);害灾(灾害)

    (3) 人身重要的部位 。如:要害(身体上的致命部分)

    (4) 险要的处所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张衡《东京赋》

    (5) 恶人 。如:为民除害

    形容词

    (1) 有害的 。如:害虫;害兽

    英文翻译

    injure, harm; destroy, kill

    方言集汇

    ◎ 粤语:hoi6 hot3
    ◎ 客家话:[梅县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5 hot7 [客语拼音字汇] hoi4 [东莞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5 | hot7 [海陆丰腔] hoi6 hot7 [沙头角腔] hoi5 [宝安腔] hoi3 [陆丰腔] hoi6
    ◎ 潮州话:ha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ɣɑighad/hay